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耒的《无咎兄赠子方寺丞见约出院奉谒复用原韵上呈》 全文: 曹侯骥骨双瞳方,流沙万里志不忘。 读书故山兰蕙芳,咳唾不顾尚书郎。 参军朔方试所长,奋须决策服老苍。 愿得一索缚狡狂,凯歌揉馘献明堂。 黄河东峙万旗枪,义渠竟失先零羌。 坐师失律无否臧,但恨不取东关粮。 黄君诗力回魁冈,十客未得一登床。 携君秀句展我旁,草书纸上蛟龙骧。 谓我君舍城东隍,年来长啸弃军装。 载酒欲访执戟扬,休日出门如矙亡。 坐令耿耿愿莫偿,紫衣宣诏幞被囊。 献书贡士学与乡,罗庭充屋书万行。 风鬃雾鬣简骕骦,考评唐虞论夏商。 相过近如蜂隔房,君家八斗陈思王。 千年门户有辉光,任城健将狞须黄。 猗兰之苗不敢香,家人寄衣秋晚凉,滞留华馆付杯觞。 天高月明新雁翔,明灯高谈夜未央。 屈指计日引领望,来时汗流今雨霜。 重门事严御史章,赖君谐捷解色庄。 还家有日未用忙,眉间黄色是何祥,晁侯约我走门墙。 但无闭关休馈浆,莫以兽微弓弗张。
  参考注释长啸(1).大声呼叫。 汉  司马相如 《上林赋》:“长啸哀鸣,翩幡互经。” 宋  岳飞 《满江红·写怀》词:“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” 许地山 《空山灵雨·生》:“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,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,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。” (2).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。古人常以此述志。 三国  魏  曹植 《美女篇》:“顾盼遗光采,长啸气若兰。” 唐  牛僧孺 《玄怪录·张左》:“向闻长啸月下,韵甚清激,私心奉慕,愿接清论。” 宋  苏轼 《和林子中待制》:“早晚 渊明 赋《归去》,浩歌长啸老 斜川 。”《群音类选·四节记·复游赤壁》:“长啸若轻狂,振山林谷应如璜。” (3).钟之别名。 唐  冯贽 《南部烟花记·乐器名》:“鐘,一名为长啸。” 军装 军队的制服 使士兵穿黄卡叽军装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