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九成的《和施彦执怀姚进道叶先觉韵》 全文: 西湖十里山,春风一杯酒。 兹兴良不浅,何日落吾手。 我读君和诗,襟期一何厚。 同生上下宇,共阅古今宇。 死生何足云,余年付美酎。 佩印还故乡,衣锦眩春昼。 一时正儿嬉,千岁堕尘垢。 所以贤达人,中怀元有守。 试看窗日中,野马互奔骤。 区区竟何成,尚夸舌在口。 宿习犹未除,新诗漫怀旧。 环顾天地间,四海惟三友。 两老虽未死,二妙已先踣。 生者岂其巧,死者亦非谬。 君如悟斯契,万事可怀袖。 铜钱自如山,金印自如斗。 只今定何间,腐骨久已朽。 篱菊师渊明,庭草悲王胄。 彼已升层霄。 此犹凿户牖。 浩歌君其聆,相看都皓首。
名句书法欣赏 同生上下宇,共阅古今宇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同生(1).谓同父所生。因以指兄弟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其同生而异姓者,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。”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咨尔焭焭一夫,曾无同生相依。” 杨树达 《积微居读书记·读<后汉书>札记·张纯曹褒郑玄传》:“同生,谓兄弟。” 晋 陆机 《赠弟士龙》诗之五:“依依同生,恩篤情结。” (2).同年出生。 宋 文彦博 《奉陪伯温中散等作同甲会》诗:“四人三百十二岁,况是同生丙午年。” (3).一起活着。 欧阳山 《柳暗花明》八五:“咱俩生就同生,死就同死!” 上下(1) 高处和低处;上面和下面;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 鸣声上下,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 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——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(2)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(3)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(4) 指程度上高低、优劣 不分上下 (5) 用在数量词后,表示概数;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(6)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,上下只得担待一步!——《水浒传》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