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澄的《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二首·其二》 全文: 别家六见月牙新,万里风霜老病身。 块坐毡庐心悄悄,远怀茅屋梦频频。 瓜田无取终成谤,市虎相传久是真。 乡国归程应岁暮,火炉煨栗话情亲。
参考注释块坐独坐。 宋 刘克庄 《鹊桥仙·足痛》词:“有时块坐,有时扶起,门外草深三尺。” 金 元好问 《甲寅正月二十三日故关道中》诗之三:“人七因循过,元宵块坐休。”《剪灯馀话·贾云华还魂记》:“孤馆无聊,睡起块坐。” 毡庐亦作“氊庐”。1.即毡帐。《新唐书·北狄传·奚》:“逐水草畜牧,居氊庐,环车为营。” 宋 梅尧臣 《送祖择之学士北使》诗:“宿造毡庐开,行逢猎骑合。” 清 赵翼 《潞江》诗:“经年马背安居地,每夕氊庐托宿家。” (2).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移齐文》:“西穷版屋,北罄毡庐。” 宋 曾巩 《明妃曲》之二:“一辞椒屋风尘远,去託氊庐沙磧深。”参见“ 毡帐 ”。 悄悄(1) 寂静;声音低微;不声不响 悄悄离开 (2) 小声地,偷偷地 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远怀远大的抱负。 唐 张九龄 《登郡城南楼》诗:“远怀不我同,孤兴与谁悉。” 茅屋 用芦苇、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频频 ——用在动词前面,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,相当于“屡次”、“连续多次” 频频举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