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我来假守三逢夏,每遇乾枯叩祠下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幼舆的《龙潭祷雨纪事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来假来;来到。《诗·商颂·烈祖》:“来假来饗,降福无疆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假音格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《书》云‘祖考来假’,明哲之祀。” 李贤 注:“假音格。格,至也。” 乾枯1.失去水分而枯槁。 唐 杜甫 《大麦行》:“大麦乾枯小麦黄,妇女行泣夫走藏。” 唐 范摅 《云溪友议》卷十一:“贫儿二亩地,乾枯十树桑。” 张天翼 《脊背与奶*子》:“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。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。” 2.干燥。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二:“脣口乾枯,喉舌燥涩。” 3.干瘪;瘦瘠。 唐 窦臮 《述书赋》下:“虽则筋骨乾枯,终是精神嶮峭。”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新录八·素足女》:“今妇人缠足……其体质乾枯,腥秽特甚。” 张天翼 《儿女们》:“脖子有点痠疼--似乎撑不起这干枯的脑袋。” 4.比喻枯燥乏味。 宋 孔平仲 《孔氏谈苑·作诗圆熟》:“圆熟多失之平易,老硬多失之乾枯,能不失二者之间,则可与古作者并驱矣。” 朱光潜 《谈文学·文学与人生》:“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。” 5.枯竭;罄尽。 萧红 《桥》:“她的歌词渐渐的干枯了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