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古人弃糟粕,见之口流涎;沿习甘剽盗,妄造丛罪愆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黄遵宪的《杂感·大块凿混沌》 全文: 参考注释古人泛指前人,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糟粕造酒剩下的渣滓。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 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 流涎又名流涎不收。多为脾热或脾胃虚寒,升降失常,不能收摄所致 沿习(1).因袭。 清 黄遵宪 《杂感》诗:“古人弃糟粕,见之口流涎;沿习甘剽盗,妄造丛罪愆。” 郭沫若 《蒲剑集·屈原考》:“这种风俗,沿习至今,未尝中辍。” (2).向来因循的习惯。 宋 叶梦得 《避暑录话》卷上:“士大夫家祭多不同,盖五方风俗沿习,与其家法所从来各异,不能尽出於礼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中:“后儒之所谓著察者,亦是狃於闻见之狭,蔽於沿习之非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一·葛端肃公家训》:“予谓既非沿习,又无素考,一旦改度,理不可从。” 剽盗(1).劫掠。 汉 贾谊 《新书·忧民》:“兵旱相承,民填沟壑,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。” (2).强悍的盗贼。 宋 王安石 《感事》诗:“虽无剽盗起,万一且不久。” (3).抄袭。 唐 韩愈 《荐士》诗:“搜春摘花卉,沿袭伤剽盗。” 宋 欧阳修 《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》:“今贡举之失者,患在有司取人……但能诵诗赋,节抄《六帖》、《初学记》之类者,便可剽盗偶儷,以应试格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三场》:“盖其节抄剽盗之人,皆以先策论去之矣。” 清 黄遵宪 《杂感》诗:“古人弃糟粕,见之口流涎,沿习甘剽盗,妄造丛罪愆。” 罪愆罪过;过失。 唐 顾况 《归阳肖寺》诗:“尽力答明主,犹自招罪愆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一回:“ 孔明 曰:‘此乃我之罪愆也。’” 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锡祺》:“他前生既无孽障,今生也没有罪愆。” 郭沫若 《落叶》:“他只觉得自己的罪孽深重,只想一心一意预备着消灭罪愆,完全泯没了自己的要求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