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笔床荼灶随供具,较胜松房静掩关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之世的《舟中遣怀效吴音兼寄方孟旋·其一》 全文: 参考注释笔床亦作“ 笔床 ”。卧置毛笔的器具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<玉台新咏>序》:“翡翠笔牀,无时离手。” 唐 岑参 《山房春事》诗之一:“数枝门柳低衣桁,一片山花落笔牀。” 清 王韬 《淞滨琐话·李延庚》:“亭中棐几湘帘,笔床砚匣,位置楚楚。” 供具(1).陈设酒食的器具。亦指酒食之类。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公卿议封禪事,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,缮故宫,及当驰道县,县治官储,设供具,而望以待幸。”《后汉书·赵孝传》:“帝嘉其兄弟篤行,欲宠异之,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,太官送供具,令共相对尽欢。” 清 褚人穫 《坚瓠馀集·木龙》:“ 吴 有富商,倩工造舟,供具稍薄,疑工必有他意。” (2).陈设食具;备供酒食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 须贾 辞於 范雎 , 范雎 大供具,尽请诸侯使,与坐堂上,食饮甚设;而坐 须贾 於堂下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 伯 至,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,迎延满堂,日为供具,执子孙礼。” 明 王锜 《寓圃杂记》卷上:“天将暝,忽兵官至,騶从甚盛;坐中堂,令免供具,第索笔砚灯烛,闭户而寝。” (3).犹备呈,上报。 宋 俞文豹 《吹剑四录》:“﹝官吏﹞又追集里正,供具四十年前絶户并废寺观、废菴舍;产去而名存者,悉行追究。” (4).指供佛的香花、饮食、幡盖等物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三四:“是时 月光童子 知佛坐已,躬自齎持微妙供具,奉献 如来 及诸大众。” 较胜明白、准确。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﹝ 杨志 ﹞把衣袖卷起,拿刀在手,看的较胜,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。众人都喝采。” 松房周围植松的房舍。多指僧人居地。 唐 白居易 《正月十五夜东林寺学禅偶怀》诗:“花县当君行乐夜,松房是我坐禪时。” 唐 李涉 《岳阳别张祜》诗:“ 岳阳 西南湖上寺,水阁松房遍文字。” 掩关(1).关闭;关门。 唐 吴少徵 《怨歌行》:“ 长信 重门昼掩关,清房晓帐幽且閒。” 明 刘基 《辛卯仲冬雨中作》诗之一:“青灯无光掩关坐,饥鼠相衔啼过我。” (2).坐关。指佛教徒闭门静坐,以求觉悟。为期至少七天,长则不限。 唐 白居易 《秋山》诗:“何时解尘网,此地来掩关。” 清 唐孙华 《同友人游善果寺》诗:“客倦思寻榻,僧闲各掩关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