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倪云林秋林山色图》 全文: 元称四大家,逸品推倪迂。 师承自北苑,笔与造化俱。 小景夙所见,秋林位置殊。 一扫了了习,不失太古初。 峣峰既隐轸,雄霓时卷舒。 疑有风吹林,已见波绉湖。 不宁供游历,此中乃可居。 画禅大*法眼,岂伊邪许徒。 因忆乔林乔,未识渔庄渔。 得陇而望蜀,知足其谁乎。 呵冻志长言,聊以适三馀。
参考注释呵冻谓嘘气使砚中凝结的墨汁融解。 宋 周必大 《题东坡上薛向枢密书》:“是日其生朝也。身为二千石,士民当盈庭为寿,不则与家人饮食燕乐,乃斋心呵冻,极陈国计,其贤于人远矣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六》:“简择数条,附此録之末,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。”参见“ 呵笔 ”、“ 呵砚 ”。 长言(1).引长声音吟唱。语出《礼记·乐记》:“言之不足,故长言之;长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。” 郑玄 注:“长言之,引其声也。” 唐 元稹 《善歌如贯珠赋》:“长言邐迤,度曲缠*绵。” 朱自清 《中国歌谣》:“歌者,咏言之谓,咏言即永言,永言即长言也……长言生于咏叹,故曲折而纡徐。” (2). 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。与“短言”相对。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“《春秋》伐者为客” 汉 何休 注:“伐人者为客,读伐长言之, 齐 人语也。” 清 钱大昕 《十驾斋养新录·伐》:“长言,若今读平声;短言,若今读入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