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之道的《凤箫吟(和彦时兄重九)》 全文: 雨溟濛。 年年今日,农夫共卜新丰。 登高随处好,银瓶突兀,南峙对三公。 真珠漙露菊,更芙蓉、照水匀红。 但华发衰颜,不堪频鉴青铜。 相逢。 行藏休借问,且徘徊、目送飞鸿。 十年湖海,千里云山,几番残照凄风。 蟹螯粗似臂,金英碎、琥珀香浓。 请细读离骚,为君一饮千锺。
名句书法欣赏 行藏休借问,且徘徊、目送飞鸿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行藏指出处或行止。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、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。——《元史·杨奂传》 借问 敬辞,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;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? 徘徊(1)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(2)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,徘徊容与,追者益近。——明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 (3)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目送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飞鸿(1).指画有鸿雁的旗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鸿,鸿鴈也。鴈飞有行列,与车骑相似,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,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,使众见而为防也。” (2).虫名。《逸周书·度邑》:“ 发 之未生,至于今六十年,夷羊在牧,飞鸿过野。” (3).飞行着的鸿雁。 汉 马融 《长笛赋》:“尔乃听声类形,状似流水,又象飞鸿。” 南朝 宋 鲍照 《数诗》:“四牡曜长路,轻盖若飞鸿。” 清 龚自珍 《点绛唇》词:“目送飞鸿,影入长天灭。” (4).指音信。 唐 韩愈 《祭窦司业文》:“自视雏鷇,望君飞鸿,四十餘年,事如梦中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二回:“无端天外飞鸿到,传得家庭噩耗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