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职思忧悄悄,郡国诉嗷嗷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《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…用宽其意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思忧悲伤忧愁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,而民思忧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而民感之则悲思忧愁也。” 悄悄(1) 寂静;声音低微;不声不响 悄悄离开 (2) 小声地,偷偷地 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。 汉 初,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,分天下为郡与国。郡直属中央,国分封诸王、侯,封王之国称王国,封侯之国称侯国。 南北朝 仍沿郡、国并置之制,至 隋 始废国存郡。后亦以“郡国”泛指地方行政区划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。岁餘,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,号曰‘寧见乳虎,无值 寧成 之怒。’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夫学者贵能博闻也。郡国山川,官位姓族,衣服饮食,器皿制度,皆欲根寻,得其原本。” 唐 元稹 《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》:“当 乾元 、 广德 之间,郡国多事。” 清 刘逢源 《郭泰》诗:“博带雍容七尺身,遨游郡国擅人伦。” 嗷嗷亦作“嗸嗸”。1.哀鸣声;哀号声。《诗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嗸嗸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嗸,本又作嗷。” 高亨 注:“嗸,同嗷。嗷嗷,雁哀鸣声。” 唐 杜甫 《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》诗:“万方哀嗷嗷,十载供军食。” 宋 欧阳修 《绿竹堂独饮》诗:“残花不共一日看,东风送哭声嗷嗷。” 清 赵翼 《二麦将收连旬大雨感赋》诗:“米价经年节节高,茅簷待哺正嗷嗷。”《当代》1981年第3期:“老太婆把头搁在儿子肩头,突然嗷嗷大哭起来。” (2).叫呼声;叫喊声。《楚辞·九叹·惜贤》:“声嗷嗷以寂寥兮,顾僕夫之憔悴。” 王逸 注:“嗷嗷,呼声也。” 管桦 《小英雄雨来》:“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,嗷嗷吼叫:‘枪毙的有!枪毙的有!’” (3).众口愁怨声。 汉 贾谊 《过秦论》:“夫寒者利短褐,而飢者甘糟糠,天下之嗸嗸,新主之资也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作“嗷嗷”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小人道长,则 檮杌 比肩,颂声所以不作,怨嗟所以嗷嗷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升平元年》:“主上失德,上下嗷嗷,人怀异志。” 胡三省 注:“嗷嗷,众口愁声。” (4).形容众声喧杂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无罪无辜,谗口嗸嗸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嗸嗸,众声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美女篇》:“佳人慕高义,求贤良独难。众人徒嗷嗷,安知彼所观?” 梁启超 《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》:“夫惟万目睽睽以具瞻政府,万口嗷嗷以交謫政府,然后政府之职庶克举矣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