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骇目方谛观,卷地急收去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《初晓明朗,忽然雾起,已而日出,光景奇怪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骇目使人看了吃惊。 唐 郑处诲 《明皇杂录》卷下:“时 河内 郡守,令乐工数百人於车上,皆衣以锦绣,伏厢之牛,蒙以虎皮,及为犀象形状,观者骇目。” 阿英 《洪宣娇》:“刀术妙速,衣色隐幻,一军骇目。” 谛观审视,仔细看。《百喻经·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》:“时行伴中从睡寤者,卒见火边有一罗刹,竟不諦观,捨之而走。” 宋 张世南 《游宦纪闻》卷六:“予登 罗汉阁 ,取 禪月 亲作本諦观竟日,其间有极破碎糜烂者,笔法高妙,相貌古怪。” 清 谭嗣同 《仁学》十三:“今夫目力所得而諦观审视者,不出寻丈,顾谓此寻丈遂足以极天下之所至,无復能有餘,而一切因以自画,则鲜不谓之大愚。” 郭沫若 《雄鸡集·关于白乐天》:“便以一种‘爱真能助’的心情,而生出了所谓谛观,不愿意在旧社会中随波逐流而超然自适。” 卷地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。多指风。 唐 岑参 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北风捲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》之二:“碧城香雾连天暝,黄叶霜风捲地凉。” 元 萨都剌 《题雪山壁图》诗:“长空万里絶飞鸟,捲地旋风吹马倒。”亦形容来势迅猛。 清 李玉 《一捧雪·讦发》:“那里许多人马,捲地而来。” 从地面席卷而过。形容势头迅猛。 唐 韩愈 《双鸟》诗:“春风卷地起,百鸟皆飘浮。” 宋 苏轼 《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》诗:“ 鸟府 先生铁作肝,霜风卷地不知寒。”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乐律一》:“天威卷地过 黄河 ,万里 羌 人尽汉歌。” 收去没收销毁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 始皇 可其议,收去《诗》《书》百家之语以愚百姓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