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《中隐堂诗(并叙)》 全文:岐山龟宰王君绅龟,其祖故蜀人也,避乱来长安,而遂家焉。
 其居第园有名长安城中,号中隐堂者是也。
 予之长安,王君以龟戒其子弟邀予游,且乞诗甚勤,因为作此五篇。
 去蜀初逃难,游秦遂不归。
 园荒乔木老,堂在昔人非。
 凿石清泉激,开门野鹤飞。
 退居吾久念,长恐此心违。
 径转如修蟒,坡垂似伏鳌。
 树从何代有,人与此堂高。
 好古嗟生晚,偷闲厌久劳。
 王孙早归隐,尘土污君袍。
 二月惊梅晚,幽香此地无。
 依依慰远客,皎皎似吴姝。
 不恨故园隔,空嗟芳岁徂。
 春深龟杏乱,笑汝益羁孤。
 翠石如鹦鹉,何年别海堧。
 贡随南使远,载压渭舟偏。
 已伴乔松老,那知故国迁。
 金人解辞汉,汝独不潸然。
 都城更几姓,到处有残碑。
 古隧埋蝌蚪,崩崖露伏龟。
 安排壮亭榭,收拾费金赀。
 岣嵝何须到,韩公浪自悲。
 
 参考注释蝌蚪 蛙或蟾的幼虫。如:蝌蚪书(古文字体的一种。笔画多,头大尾小,形如蝌蚪,故称);蝌蚪文字(又叫蝌蚪篆文、蝌蚪鸟迹。即指蝌蚪书) 伏龟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,为松树之精所化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,上有兔丝;上有丛蓍,下有伏龟。” 唐  李商隐 《高松》诗:“上药终相待,他年访伏龟。” 朱鹤龄 注引《嵩山记》:“ 嵩高山 有大松树,或百岁,或千岁,其精变为青牛,为伏龟,採食其实得长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