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拈毫即景艰成句,惭愧词臣颂八叉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填仓日题》 全文: 参考注释拈毫见“ 拈毫弄管 ”。 即景(1)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(2)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即景诗 成句(1).整个句子。 宋 陆游 《何君墓表》:“不以字害其成句,不以句累其全篇。” (2).前人的现成文句。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词采》:“填塞之病有三:多引古事,迭用人名,直书成句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十回:“就是掉文,也不过古人的成句,恰好凑到我这句説话上来,不觉冲口而出的,借来用用罢了。” 惭愧(1)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;羞愧 (2) 幸运,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,叫声惭愧,幸而预先走脱了。——《荡寇志》 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,如翰林之类。 唐 刘禹锡 《江令宅》诗:“ 南朝 词臣 北朝 客,归来唯见 秦淮 碧。” 明 徐光启 《疏辩》:“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,从来无此官衔;以词臣而出典兵,从来无此职掌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从帮忙到扯淡》:“所谓国家的柱石,也常是柔媚的词臣,我们在 南朝 的几个末代时,可以找出这实例。” 八叉两手相拱为叉。 唐 温庭筠 才思敏捷,每入试,叉手构思,凡八叉手而成八韵,时号“温八叉”。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﹝ 温庭筠 ﹞工於小赋,每入试,押官韵作赋,凡八叉手而八韵成。”后以“八叉”喻才思敏捷。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诗文》:“﹝ 张锡 ﹞天资俊拔,下笔成文,诚八叉七步之才也。” 清 赵翼 《集益斋即事》诗:“公於此已肱三折,我愧才非手八叉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