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律按衡玑,声应和铃,乐奏英茎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钟嗣成的《折桂令·西域吉诚甫》 全文: 参考注释衡玑古时观测天象的仪器。 三国 魏 阮籍 《咏怀诗》之四十:“混元生两仪,四象运衡璣。” 黄节 注:“《尚书》曰:‘在璿璣玉衡,以齐七政。’《传》曰:‘璿,美玉。璣衡,王者正天文之器,可运转者。’” 应和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,附和 同声应和 乐奏犹奏乐。《左传·桓公九年》:“享 曹大子 ,初献,乐奏而叹。” 唐 韩愈 《送郑尚书赴南海》诗:“货通 师子国 ,乐奏 武王 臺。”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乐律一》:“自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,自此乐奏全失古法。” 毛泽*东 《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》词:“一唱雄鸡天下白,万方乐奏有 于闐 ,诗人兴会更无前。” 英茎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昔 黄帝 作《咸池》, 顓頊 作《六茎》, 帝嚳 作《五英》, 尧 作《大章》, 舜 作《招》, 禹 作《夏》, 汤 作《濩》。”后以《英》《茎》泛指古代的雅乐。 隋 许善心 《于太常寺听乐》诗:“泽竭《英》《茎》散,人遗忧思深。” 宋 范仲淹 《今乐犹古乐赋》:“举今古而酌中,与《英》《茎》而岂异。” 宋 张淏 《云谷杂记·书侍郎徐公帖后》:“淫哇乱雅快一扫,《英》、《茎》、《韶》、《濩》重鏗鍧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