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孙蔚的《江行杂感·其二》 全文:芙蓉山色有无间,烟棹芦花千里还。
 远涧寒声移晚树,晴江落照上秋山。
 逢人尽说风尘苦,出世方知云水闲。
 昨夜终南来梦里,宛然三径扣松关。
 
 参考注释昨夜(1).昨天夜里。 南朝  宋  鲍照 《上浔阳还都道中》诗:“昨夜宿 南陵 ,今旦入 芦洲 。” 前蜀  毛文锡 《醉花间》词之一:“昨夜雨霏霏,临明寒一阵。” 巴金 《探索集·长崎的梦》:“昨夜,我梦见我在 长崎 。” (2).日前。 金 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六:“夫人与 郑恆 亲。虽然昨夜见许,未足取信。” 宛然(1) 真像;非常像 (2) 真切,清楚 封识宛然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 宛然旧日情景,又在眼前 三径亦作“ 三逕 ”。 晋  赵岐 《三辅决录·逃名》:“ 蒋詡 归乡里,荆棘塞门,舍中有三径,不出,唯 求仲 、 羊仲 从之游。”后因以“三径”指归隐者的家园。 晋  陶潜 《归去来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竹犹存。” 唐  蒋防 《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》诗:“退跡依三逕,辞荣继二 疏 。” 宋  苏轼 《次韵周邠》:“南迁欲举力田科,三径初成乐事多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五回:“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:一帘秋影淡於月,三径花香清欲寒。” 松关(1).犹柴门。 唐  孟郊 《退居》诗:“日暮静归时,幽幽扣松关。” 清  吴伟业 《赠愿云师》诗:“故人扣松关,匡牀坐酬酢。” (2).古关名。在 阴山 。 元  耶律楚材 《过夏国新安县》诗:“昔年今日渡 松关 ,车马崎嶇行路难。”原注:“西城 阴山 有 松关 。” 元  王恽 《玉堂嘉话》卷四:“戈船飞渡,而天堑无凭;铁马长驱,而 松关 失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