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耒的《寄刘伯声》 全文: 别君几何时,人事浩千万。 身如张射侯,忧愁剧强箭。 崎岖走穷县,艰苦君未见。 未知菽水丰,已感霜露变。 羁孤寄穷海,亲友谁吊唁。 析图补冬裘,乞米煮朝饭。 无聊犹自思,援溺固谁愿。 人生不终否,此语非我分。 英雄伏泥涂,暂晦久必现。 如予百不能,理自合贫贱。 岂当议隐显,而有不遇叹。 但思窜山林,远脱人世患。 有田足耕耘,有水足罩仙。 萧然便终老,到死百不问。 平生泥佛祖,久已师壁观。 况将无生禅,下视有为幻。 吾子出群材,千牛有余刃。 行当脱尘埃,鸣佩侍清燕。 高卑各有得,愿勿讥尺鷃。 不有行道人,谁当佐尧舜。 时哉勿自滞,功业在力劝。 握手不可期,此计吾行辨。
名句书法欣赏 岂当议隐显,而有不遇叹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隐显(1).隐没与显现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故道无不明,外内异表,隐显有常,民陷乃去。”《京氏易传》卷下:“仰观俯察在乎人,隐显灾祥在乎天。”《南史·隐逸传上·渔父》:“落日逍遥渚际,见一轻舟陵波隐显。”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三:“今虽未见其画,读诸跋,常觉依稀隐显,都在目中。” 王西彦 《乡下朋友》:“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,弯曲如画的溪流,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。” (2).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徵圣》:“故知繁略殊形,隐显异术。” 清 龚自珍 《春秋决事比自序》:“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,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。” (3).偏指含蓄不露。 清 包世臣 《文谱》:“回互激射之法备,而后隐显之义见矣。” (4).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。指失意和得意。《北史·儒林传下·刘炫》:“隐显人间,沉浮世俗。” 明 张三光 《蒋石原先生传》:“且先生布素终身,隐显一致,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。”如: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。 不遇(1) 不得志;不被赏识 怀才不遇 (2) 没碰到 可又有一说不遇艰难,不显好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