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香岩室》 全文:静室依岩窟,窈深取自然。
 庄严浑不藉,清净有馀便。
 宜以居开士,于焉习遁禅。
 暂来还疾去,五字促成篇。
 
 参考注释开士菩萨的异名。以能自开觉,又可开他人生信心,故称。后用作对僧人的敬称。 南朝  宋 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 提婆 初至,为 东亭 第讲《阿毗曇》” 刘孝标 注引 晋  慧远 《<阿毗昙心>叙》:“有出家开士字 法胜 ,以《阿毗曇》源流广大,卒难寻究,别撰斯部。”《释氏要览》卷上:“经中多呼菩萨为开士。 前秦  苻坚 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。” 唐  颜真卿 《怀素上人草书歌》序:“开士 怀素 ,僧中之英。” 清  赵翼 《登金山塔顶放歌》:“不见古开士,悬崖撒手凌苍茫。” 于焉从此;于此。 唐  顾况 《塞上曲》:“酣战祈成功,于焉罢边衅。” 唐  唐彦谦 《游南明山》诗:“于焉偶閒暇,鸣轡忽相聚。” 于是。《诗·小雅·白驹》:“所谓伊人,於焉逍遥。” 朱熹 集传:“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。” 陈奂 传疏:“《玉篇》:‘焉,是也。’言於是消摇也。今字作‘逍遥’。”《后汉书·董卓传论》:“及残寇乘之,倒山倾海, 崑冈 之火,自兹而焚,《版》《荡》之篇,於焉而极。” 唐  元稹 《相和歌辞·决绝词》:“有美一人,於焉旷絶。” 明  刘基 《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》诗:“珍重无生侣,於焉托清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