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石宝的《题吴匏庵东庄诸景二十首·其九·桑洲》 全文:采桑下长洲,桑叶绿如钿。
 幼妇解眠蚕,缲丝织黄绢。
 
 参考注释幼妇少女。借指“妙”字。 南朝  宋 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:“幼妇,少女也,於字为妙。” 唐  唐彦谦 《送樊琯司业归朝》诗:“齏辛寻幼妇,醴酒忆先王。”参见“ 幼妇碑 ”。 眠蚕蜕皮时进入休眠状态的蚕。 北周  庾信 《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》:“室委眠蚕,衣留画雉。” 缲丝煮茧抽丝。 唐  李白 《荆州歌》:“ 荆州 麦熟茧成蛾,繰丝忆君头绪多。” 唐  元稹 《织妇词》:“繰丝织帛犹努力,变缉撩机苦难织。” 明  何景明 《养蚕词》:“浮萍生叶麦落花,风簷繰丝斗鸣车。” 黄绢(1).黄色之绢。 唐  许浑 《甘露寺感事贻同志》诗:“青山尽日寻黄绢,沧海经年梦絳纱。” 南唐  陈陶 《题赠高闲上人》诗:“鸳鷺输黄绢,场坛遶白苹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八回:“六逆妻妾,唤做主娘,黄绢盖头,骑马跣足,这全是 粤 西 西溪峒 村媪。” (2).见“ 黄绢幼妇 ”。 (3).谓隐语。 唐  冯翊子 《桂苑丛谈·班支使解大明寺语》:“﹝独 班 支使曰﹞得非‘ 大明寺 水天下无比’八字乎?众皆恍然曰: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?” (4).佛教之经卷。 唐  寒山 《诗》之一二一:“囊里无青蚨,篋中有黄绢。”绢,一本作“ 卷 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