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颂的《和宿牛山馆》 全文:山深孤馆迥,部落不成城,夜永人无寐,冬温气自清。
 夷音通夏楚,汉地接平营。
 恩信今无外,边庭肯背盟。
 
 参考注释孤馆孤寂的客舍。 唐  许浑 《瓜州留别李诩》诗:“孤馆宿时风带雨,远帆归处水连云。” 宋  秦观 《踏莎行》词: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” 清  黄景仁 《春夜杂咏》:“轻阴积孤馆,枕簟流微凉。” 郁达夫 《客感寄某》诗之一:“一夜秋风兰蕙折,残星孤馆梦无成。” 部落 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的集体 以色列的十二个部落 不成 ——作语气词用在句末,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,常与“难道”、“莫非”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,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夜永夜长;夜深。多用于诗中。 唐  戴叔伦 《白苎词》:“美人不眠怜夜永,起舞亭亭乱花影。” 唐  张乔 《雨中宿僧院》诗:“夜永楼臺雨,更深江海人。” 无寐不睡;不能入睡。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:“母曰:‘嗟!予季行役,夙夜无寐。’” 唐  吴融 《秋夕楼居》诗:“危栏倚遍都无寐,祇恐星河堕入楼。” 宋  赵抃 《客舟夜雨》诗:“朝发 温江 上处溪,小舟无寐枕频欹。” 清  黄鷟来 《秋日寄淮阴吴嵩三》诗:“想像山岳姿,残灯欲无寐。” 冬温谓冬天温暖。 晋  陆云 《登台赋》:“游阳堂而冬温,步阴房而夏凉。”《旧唐书·南蛮传·林邑》:“ 林邑国 , 汉  日南  象林 之地,在 交州 南千餘里。其国延袤数千里,北与 驩州 接。地气冬温,不识冰雪,常多雾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