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元稹的《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蛮子朝》 全文: 西南六诏有遗种,僻在荒陬路寻壅。 部落支离君长贱,比诸夷狄为幽冗。 犬戎强盛频侵削,降有愤心战无勇。 夜防抄盗保深山,朝望烟尘上高冢。 鸟道绳桥来款附,非因慕化因危悚。 清平官系金呿嵯,求天叩地持双珙。 益州大将韦令公,顷实遭时定汧陇。 自居剧镇无他绩,幸得蛮来固恩宠。 为蛮开道引蛮朝,迎蛮送蛮常继踵。 天子临轩四方贺,朝廷无事唯端拱。 漏天走马春雨寒,泸水飞蛇瘴烟重。 椎头丑类除忧患,肿足役夫劳汹涌。 匈奴互市岁不供,云蛮通好辔长骕。 戎王养马渐多年,南人耗悴西人恐。
名句书法欣赏 部落支离君长贱,比诸夷狄为幽冗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部落 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的集体 以色列的十二个部落 支离(1) 分散;残缺;没有条理 支离破碎 (2) 瘦弱;衰弱 君长(1) 君主 (2) 部落的首领 夷狄(1).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 ,北方部族为 狄 。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”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圣王之制,施德行礼,先京师而后诸夏,先诸夏而后夷狄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河北民》诗:“家家养子学耕织,输与官家事夷狄。” 鲁迅 《坟·论“他*妈*的!”》:“ 唐 以后,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;到了 金 元 ,已奉夷狄为帝王,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。” (2).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或在王室,或在夷狄,莫之数也。” 唐 韩愈 《毛颖传》:“其子孙甚多,散处中国夷狄,皆冒 管城 。” 唐 聂夷中 《行路难》诗:“莫言行路难,夷狄如中国。” (3).视为夷狄。《公羊传·桓公十五年》:“皆何以称人?夷狄之也。”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其谓之 秦 何?夷狄之也。”《新五代史·十国世家年谱论》:“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 ,夷狄之则未可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