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陆游的《记戊午十一月二十四夜梦》 全文: 街南酒楼粲丹碧,万顷湖光照山色。 我来半醉蹑危梯,坐客惊顾闻飞屐。 长绦短帽黄絁裘,从一山童持药笈。 近传老仙尝过市,此翁或是那可识?逡巡相语或稽首,争献名樽冀余沥。 我欲自言度不听,亦复轩然为专席。 高谈方纵惊四座,不觉邻鸡呼梦破。 人生自欺多类此,抚枕长谣识吾过。
  参考注释短帽轻便小帽。 宋  辛弃疾 《洞仙歌·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》词:“叹轻衫短帽,几许红尘。” 宋  陆游 《蝶恋花·离小益作》词:“梦若由人何处去?短帽轻衫,夜夜 眉州 路。” 元  虞集 《送易用昭》诗:“满窗柿叶题都徧,短帽梅花画不如。” 絁裘粗绸皮衣。 宋  陆游 《半俸自戊辰二月置不复言作绝句》:“债券新同废纸收,迎宾仅有一絁裘。” 宋  陆游 《晚步湖堤》诗:“絁裘桐帽野人装,又上湖堤步夕阳。” 从一见“ 从一而终 ”。 山童(1).山村儿童。 唐  王勃 《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》:“山童采葛,入丹竇而忘归;野老紆花,向清溪而不返。” 唐  李白 《答从弟幼成》诗:“山童荐珍果,野老开芳尊。” 元  虞集 《后续咏贫士》诗之一:“山童衣百鶉,唤之愧匆匆。” (2).僧道或隐士的侍者。 唐  孙逖 《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》:“觉路山童引,经行谷鸟随。” 宋  陈达叟 《<本心斋食谱>叙》:“客从方外来,竟日清言,各有饥色,唤山童供蔬饌,客尝之,谓无人间烟火气。” 元  袁桷 《题巨然<枫林雅集图>》诗:“山童注新泉,支鼎拾薪籜。” 清  厉鹗 《徵招·为蒋丈雪樵赋》词:“酒熟倒葫芦,有山童相待。” (3).谓山无草木。参见“ 山童石烂 ”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