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养心殿斋居》 全文:夏五此斋居,历年颇觉炎。
 春末夏之初,幸逢膏泽沾。
 虞过弗虞欠,气清爽亦兼。
 朗照蒸溽消,凉飔拂筠帘。
 肃意祝宜旸,穑事勤筹占。
 
 参考注释朗照(1).明亮的光。 宋  潘阆 《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》诗:“新月无朗照,落日有餘辉。” (2).明亮地照射。 清  钮琇 《觚賸续编·夜光》:“豁然天曙,红光浮岭,朗照林谷。行三四里许,仍復昏黑。” 朱自清 《荷塘月色》:“虽然是满月,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,所以不能朗照。” (3).犹明察,明鉴。 明  高攀龙 《答吴安老书》之三:“第看破一命字,便可一切放下,知老年伯之朗照在羣物之表矣。” 蒸溽(1).闷热而潮湿。 宋 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六:“今 成都 乃未尝有梅雨,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,与 吴 中梅雨时相类耳。” 明  宋濂 《题<栖云轩记>后》:“今年夏六月,客有授予 苏太史 《栖云轩记》,记为本庵上士作,其状 灵岩 之景,亦分明如画,蒸溽为之顿消。” (2).湿热。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少阳所至,为火生,终为蒸溽。” 凉飔亦作“凉颸”。凉风。 南朝  齐  谢朓 《在郡卧病呈沉尚书》诗:“珍簟清夏室,轻扇动凉颸。” 唐  许敬宗 《奉和入潼关》:“是节岁穷纪,关树荡凉颸。” 明  屠隆 《昙花记·尼僧说法》:“旭日散松阴,凉颸浣竹林。” 闻一多 《红烛·春之首章》:“凉飔挟着湿润的土气,在鼻蕊间正冲突着。” 筠帘竹帘。 清  体胥 《晏清都》词:“悵春归,啼鸟都稀。筠帘昼长人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