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释义 |
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《三不归行》 全文: 客心摇摇若悬旌,三度欲归归不成。 方春欲归我自懒,秋冬欲归事自变。 问我欲归定何时,天公默定人不知。 孔公晚岁将入楚,盘桓陈蔡行且住。 昭王已死不复南,意欲归老父母邦。 卫灵父子无足取,姑尔息肩俟东鲁。 三桓岂知用圣人,哀公亦自不能臣。 冉求一战却齐虏,请君召师君亦许。 归来闭户理诗书,弁冕时出从大夫。 梦见周公已不复,老死故国心亦足。 孔公愈老愈屯邅,顾我未及门下贤。 乡邦万里不能往,妻孥近寄颍川上。 依嵩架颍结茅茨,自问此志於何期。 汝南一寓岁行复,来年归去栽松竹。
名句书法欣赏 三桓岂知用圣人,哀公亦自不能臣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三桓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 ( 仲孙 )、 叔孙 、 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,故称“三桓”。 文公 死后,三 桓 势力日强,分领三军,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公患三 桓 之侈也,欲以诸侯去之;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,故君臣多间。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辨职》:“昔 鲁叟 之修《春秋》也,不藉三 桓 之势; 汉 臣之著《史记》也,无假七贵之权。” 清 钱谦益 《拜观睢阳五老图》诗:“旧德至今传五老,丰碑何用视三 桓 。” 圣人(1) 德高望重、有大智、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,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 (2)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,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不能(1) 不可能;不能够 又北向,不能得日。——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(2) 〈方〉∶不允许,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(3) 〈方〉∶不至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