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邦国由闺闼,声音叶纪纲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御赐诗经传说汇纂恭纪十韵》 全文: 参考注释邦国国家。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 晋 刘琨 《劝进表》:“或多难以固邦国,或殷忧以启圣明。” 唐 杨炯 《少室山少姨庙碑》:“瑶臺美化,阐邦国之风猷;银牓嘉声,茂君亲之典礼。” 清 孙枝蔚 《汪舟次以所爱笼内锦鸡命余赋诗》:“邦国养贤亦如此,应须报答见奇才。” 鲁迅 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人既发扬踔厉矣,则邦国亦以兴起。” 闺闼(1).宫禁的门户。《文选·何晏<景福殿赋>》:“青琐银铺,是为闺闥。” 刘良 注:“闺闥,门类。”亦借指宫禁。《南齐书·陈显达传》:“淫犯先宫,秽兴闺闥。” (2).妇女所居内室的门户。《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二·伤歌行》:“微风吹闺闥,罗帷自飘颺。” 宋 苏洵 《张益州画像记》:“有女娟娟,闺闥闲闲。” 茅盾 《动摇》八:“春的气息,吹开了每一家的门户,每一个闺闼,每一处暗陬,每一颗心。” (3).特指夫妇的居室。 明 徐渭 《吴孝子墓志铭》:“父死,侍母寝,足不至闺闥,冬燠衾,几四十年如一日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邵女》:“ 柴 忿出,独宿数月,不践闺闥。” 清 谭嗣同 《仁学》三七:“直於室家施 申 韩 ,闺闥为岸狱,是何不幸而为妇人,乃为人 申 韩 之,岸狱之。” (4).指家门、家庭。 清 刘大櫆 《钱节妇传》:“节妇之姑亦 方氏 ,死 震泽 水者也。一闺闥间,节烈相继,岂不伟哉!” 清 龚自珍 《古史钩沉论四》:“若夫其姓宾也,其籍外臣也,其进非世及也,其地非闺闥燕私也。”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己部第一章:“虽以 万石 之家规, 柳氏 之世范,其孝友之名愈著,则其闺闥之怨愈甚。” (5).借指女眷。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杂志二》:“客至,欲致敬於闺闥,则立使人而拜之;使人入见所礼,乃再拜致命。” 明 唐顺之 《叙广右战功》:“贼耳目徧官府左右,官府闺闥动色*情性,贼在谿峝千百里外輒知。” 王闿运 《湘绮楼论诗文体法》:“ 晋 人浮靡,用为谈资,故入以玄理; 宋 齐 游宴,藻绘山川; 梁 陈 巧思,寓言闺闥:皆知情不可放,言不可肆,婉而多思,寓情於文,虽理不充周,犹可讽诵。” 声音(1) (2) 使人产生听觉的振动 (3) 一种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造成的听觉印象 (4) 某些起与人的语言相同作用的工具或表达手段 代表法律的庄严的声音 纪纲(1).网罟的纲绳。引申为纲领。《吕氏春秋·用民》:“用民有纪有纲,壹引其纪,万目皆起,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。为民纪纲者何也?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载言》:“夫方述一事,得其纪纲,而隔以大篇,分其次序,遂令披閲之者有所懵然。” (2).法度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惟彼 陶唐 ,有此冀方。今失厥道,乱其纪纲,乃底灭亡。” 汉 崔瑗 《座右铭》:“世誉不足慕,唯仁为纪纲。” 唐 韩愈 《杂说》之二:“善计天下者,不视天下之安危,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军机御史》:“有阑入者,即时纠劾,然后人不敢私謁,纪纲始严肃焉。” 吴晗 《“一二一”惨*案与纪纲》:“政府要保持纪纲,必得先明白是谁在破坏纪纲。” (3).起纪纲作用之人物。《荀子·尧问》:“其知至明,循道正行,足以为纪纲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言张田第二状》:“臣窃以吏者,民之纪纲。” 宋 陈亮 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夫将者,三军之纪纲也。” (4).指州郡掾属。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四:“时有一物,大如水牛,灰色,卑脚……郡纪纲上祠,请杀之。” (5).特指州郡录事参军。 唐 刘长卿 《题元录事开元所居》诗:“幽居萝薜情,高卧纪纲行。” 唐 喻凫 《送越州高录事》诗:“官曹权纪纲,行李半舟航。” (6).治理;管理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此大夫 管仲 之所以纪纲 齐国 ,裨辅先君而成霸者也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,将何以佐朕烛幽隐,劝元元,厉蒸庶,崇乡党之训哉?” 唐 韩愈 《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》:“侍御 韩君 ,前领三县,纪纲二州,奏课常为天下第一。” (7).统领仆隶之人。后泛指仆人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 秦伯 送卫於 晋 三千人,实纪纲之僕。” 杜预 注:“诸门户僕隶之事,皆 秦 卒共之,为之纪纲。”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李存孝传》:“ 梁祖 与 揆 牙兵三千为纪纲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长清僧》:“又年餘,夫人遣纪纲至,多所餽遗。” (8).谋略。 元 杨暹 《西游记》第五本第十七出:“胸襟儿纪纲,扶持得帝王。” 元 尚仲贤 《单鞭夺槊》第一折:“俺这里虽然是有纪纲,知兴败,那里讨 尉迟 这般样一个身材。” 元 尚仲贤 《三夺槊》第一折:“若不是 唐 元帅少年有纪纲,义伏了 徐茂公 ,礼设了 褚遂良 ,智降了 苏定方 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