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世路之蓁芜当剔,人心之茅塞须开。 |
释义 | 名句出处摘自《幼学琼林·卷四·花木》 解释:人世间的障碍应该排除,人心中的阻塞应该打开。 原文摘要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世路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蓁芜(1).犹荒芜。杂草丛生。 宋 苏辙 《浰阳早发》诗:“ 楚 人信稀少,田亩任蓁芜。” 金 王若虚 《赠昭殿大将军高公墓碣》:“初,节度当再罹兵火之后,寇盗并兴,道路蓁芜,城邑頽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六子诗·何编修瑭》:“古辙多蓁芜,非君谁予起。” (2).杂乱丛生的草木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:“酒愈涌上,倒蓁芜中。” 清 方文 《云间五子诗·陈卧子子龙》:“大雅陨霜露,周行蔽蓁芜。” (3).引申为杂乱;纷乱。 明 吕天成 《曲品·沉璟》:“嗟曲流之汎滥,表音韵以立防;痛词法之蓁芜,订全谱以闢路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吴市得<题名录>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》:“板荡人才科目重,蓁芜文体史家凭。” 人心(1) 指人的感情、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,乃大兴奋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 这是人心所向,大势所趋 (2) 良心 茅塞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閒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!”茅塞,谓为茅草所堵塞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》:“睨温泉之峡,当在其南,中亦有峡南下,第茅塞无径,遂随道西北上。”后人用《孟子》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,或愚昧无知;且多作为自谦之词。 宋 王明清 《挥麈馀话》卷二:“ 仲信 寓 越 之 萧寺 ……时一相过,未尝不剧谈终日,有补于茅塞为多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八回:“ 玄德 闻言,避席拱手谢曰:‘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使 备 如拨云雾而覩青天。’” 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述异》:“吾兄真解人也,小弟胸中茅塞,不觉顿开。” 杨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六章:“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,可是好像使 道静 顿开茅塞似的,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