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欧阳修的《登绛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》 全文: 群峰拥轩槛,竹树阴漠漠。 公胡苦思山,规构自心作。 惟予爱山者,初仕即京洛。 嵩峰三十六,终日对高阁。 阴晴无朝暮,紫气常浮泊。 雄然九州中,气象压寥廓。 亦尝步其巅,培塿视四岳。 其后窜荆蛮,始识峡山恶。 长江泻天来,巨石忽开拓。 始疑茫昧初,浑沌死镌鏧。 神功夜催就,万仞成一削。 尤奇十二峰,隐见入冥邈。 人踪断攀缘,异物宜所诧。 顾瞻但徘徊,想像逢绰约。 嵩山近可爱,泉石吾已诺。 终期友幽人,白首老云壑。 荆巫惜遐荒,诡怪杳难貌。 至今清夜思,魂梦辄飞愕。 偶来玩兹亭,尘眼刮昏膜。 况逢秋雨霁,浓翠新染濯。 峰端上明月,且可留幽酌。
名句书法欣赏 顾瞻但徘徊,想像逢绰约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顾瞻(1).回视;环视。《诗·桧风·匪风》:“顾瞻周道,中心怛兮。” 唐 张鷟 《游仙窟》:“余时渐渐去远,声沉影灭,顾瞻不见,惻愴而去。” 明 刘基 《晚同方舟上人登师子岩作》诗:“顾瞻望四方,悵焉愁思深。” (2).泛指看、望。 唐 裴铏 《传奇·昆仑奴》:“时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,顾瞻郎君曰:‘心中有何事,如此抱恨不已?何不报老奴。’”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阿足师》:“山岳檀施,曾不顾瞻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小谢》:“暗中鬼影憧憧,略不顾瞻。” (3).瞻前顾后。谓慎重、周密地考虑。 唐 韩愈 《祭马仆射文》:“度彼四方,孰乐可据,顾瞻衡钧,将举以付。” 宋 范仲淹 《上时相议钊举书》:“然必顾瞻礼义,执守规矩,不犹愈於学非而博者乎。” (4).眷顾,照应。 唐 韩愈 《苦寒》诗:“天王哀无辜,惠我下顾瞻。” 元 关汉卿 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教我两下里难顾瞻,百般的没是处。” 徘徊(1)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(2)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,徘徊容与,追者益近。——明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 (3)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想像 设想 把原子专家们想像成长胡子的老头 绰约 同“绰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