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五言重衍义,兢业识毋忘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四知书屋八韵》 全文: 参考注释五言(1).五德之言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欲闻六律、五声、八音,在治忽,以出纳五言,汝听。” 孔 传:“以出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德之言,施于民以成化。” 唐 韩愈 《进士策问》之十一:“彰施五色,出纳五言。” (2).五个字的句子。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:“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,从三言到五言,终于到七言。” (3).见“ 五言诗 ”。 衍义推演意义。 章炳麟 《中华民国解》:“率天下而为 魏了翁 、 马廷鸞 、 真德秀 、 丘濬 之徒,手把《三通》,躬述衍义,犹不如 田千秋 不学无术,足以富民。何者?退野人而进华士也。” 田北湖 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为其徒者,各缘时事,衍义别传,体会世説,不厌琐屑。” 业识佛教语。谓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。指人投胎时心动的一念。《起信论》:“一者名为业识,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。” 明 陈玉阳 《义犬》第一出:“如今世上人,痴的痴,乖的也痴,苦的苦,乐的也苦,机关簸弄,一塲胜似一塲,业识缠*绵,一世捱到百世。” 清 谭嗣同 《仁学》十:“智慧者, 孔 谓之道心;业识者, 孔 谓之人心。人心外无道心,即无业识,亦无由转成智慧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