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魏晋曹操的《气出唱》 全文: 驾六龙,乘风而行。 行四海,路下之八邦。 历登高山临溪谷,乘云而行。 行四海外,东到泰山。 仙人玉女,下来翱游。 骖驾六龙饮玉浆。 河水尽,不东流。 解愁腹,饮玉浆。 奉持行,东到蓬莱山,上至天之门。 玉阙下,引见得入,赤松相对,四面顾望,视正焜煌。 开玉心正兴,其气百道至。 传告无穷闭其口,但当爱气寿万年。 东到海,与天连。 神仙之道,出窈入冥,常当专之。 心恬澹,无所愒。 欲闭门坐自守,天与期气。 愿得神之人,乘驾云车,骖驾白鹿,上到天之门,来赐神之药。 跪受之,敬神齐。 当如此,道自来。
  参考注释六龙(1).谓《易》乾卦的六爻。《易·乾》:“大明终始,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乾元乃统天之义,言乾之为德,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,以控御於天体。六龙即六位之龙也;以所居上下言之,谓之六位也。” (2).指太阳。神话传说日神乘车,驾以六龙, 羲和 为御者。 汉  刘向 《九叹·远游》:“贯澒濛以东朅兮,维六龙於扶桑。” 晋  郭璞 《游仙诗》:“六龙安可顿,运流有代谢。时变感人思,已秋復愿夏。” 宋  王安石 《休假大佛寺》诗:“六龙高徘徊,光景在我裳。” 明  薛蕙 《效阮公咏怀》:“六龙匿西山,蒙汜扬頽波。” (3).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,马八尺称龙,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。 汉  刘歆 《述初赋》:“揔六龙於駟房兮,奉华盖於帝侧。” 唐  李白 《上皇西巡南京歌》之四:“谁道君王行路难,六龙西幸万人欢。” 明 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金鳌山》:“少焉,千乘万骑毕集,始知为六龙临幸。” 吴梅 《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》诗:“六龙曾此驻云车,何处重寻帝子家。” (4).六兄弟的美称。 晋 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后贤志》:“ 宓 六子,皆英挺逸秀,号曰六龙。”《晋书·温羡传》:“父 恭 , 济南 太守,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,号曰六龙。”《晋书·卞壸传》:“父 粹 ,以清辩鉴察称。兄弟六人并登宰府,世称 卞氏 六龙。” 乘风 顺风;凭借风力 乘风向法国驶去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