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奈声利羁留身未闲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人杰的《沁园春(留春)》 全文: 参考注释声利犹名利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咏史》:“五都矜财雄,三川养声利。” 唐 韩愈 《送区册序》:“与之翳嘉林,坐石磯,投竿而渔,陶然以乐,若能遗外声利,而不厌乎贫贱也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张諲》:“ 諲 , 永嘉 人,初隐 少室 下,闭门修肄,志甚勤苦,不及声利。” 清 薛福成 《送吴南屏游庐山序》:“ 巴陵 吴南屏 先生以邃学鸿文,遗外声利,家居有年。” 留身(1).拘留人身。 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纳谏》:“ 蜀王 妃父 杨誉 ,在省竞婢,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问。” (2).谓朝臣退去,请准独留,向上面奏。 宋 徐度 《却扫编》卷中:“本朝宰执日同进呈公事,遇欲有所密启,必先语閤门,使奏知。进呈罢,乃独留身,谓之留身。” 宋 邵伯温 《闻见前录》卷八:“ 文靖 早朝,留身,奏曰:‘闻禁中贵人暴薨,丧礼宜从厚。’” 明 刘元卿 《贤奕编·干局》:“ 丁晋公 执政,不许同列留身,唯 王文公 一切委顺,未尝忤其意。 文正 谓 丁 曰:‘欲面求恩泽,又不敢留身。’ 丁 曰:‘如公不妨。’” (3).指保住性命。 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明春二公论战》:“因策马归,故身不预难,其后卒以灭敌,盖留身有待也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