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:

 

名句 故称佛子,了事凡夫
释义

名句出处

出自宋代释清远的《标指六偈(并叙)·语默》

全文:
至道非言,言亦可传。
可传何也,应物而宣。
言虽应物,物自无物。
无物之言,言音自没。
绝言之语,妙应还普。
道非晦明,语默同取。
举复谁唱,物物虚旷。
咸通大千,遍乎尘想。
品类非一,同言异出。
圆音落落,凡圣俱适。
千品万类,薰含种智。
故此一门,称无量义。
山河宣演,草木扬音。
长说无间,所谓甚深。
深兮甚浅,不动情见。
最省工夫,凡夫不荐。
不荐最亲,妙义敷陈。
欢言即笑,恚怒即嗔。
嗔为金刚,喜为迦叶。
华藏毗卢,心心相接。
接兮可见,莫看背面。
无字密言,从兹出现。
现复谁论,非用耳闻。
六根共户,妙偈星分。
森罗经文,不出一尘。
非舌非辩,雷转电奔。
展之在手,何法不有。
纵横三界,无一渗漏。
时人不信,执言说病。
依倚前尘,以为决定。
决定是心,决定是尘。
心尘所使,非自由人。
诸圣苦口,随愚过咎。
巧说多词,强为分剖。
法无言说,汝须善别。
舍离语言,生死自绝。
凡夫闻此,无说过咎。
取彼无言,冥然长久。
端坐暗狱,以心相续。
背却语言,犹如土木。
舍有之无,落在邪途。
有无俱病,二病俱祛。
祛复何去,不离当处。
当处不生,语默相取。
取兮不知,是东是西。
说即不说,不疑即疑。
故称佛子,了事凡夫
是何凡夫,问取李胡。

参考注释

佛子

(1).菩萨的通称。《十住毗婆沙论·入初地品》:“诸佛子者,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,是故菩萨名为佛子。” 南朝 齐 王琰 《冥祥记·石长和》:“道之两边棘刺,森然如鹰爪。见人甚众,羣足棘中,身体伤裂,地皆流血。见 长和 独行平道,俱叹息曰:‘佛子独行大道中。’” 元 吴昌龄 《东坡梦》第一折:“此山非比别山阿,青黛染成千块玉,云霞粧就万堆螺。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,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?”

(2).受佛戒者,佛门弟子。 唐 钱起 《归义寺题震上人壁》诗:“仍闻七祖后,佛子继调御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灵山寺》诗:“ 灵山 名谁自?波涛截孤峰。何年佛子住?四面凭危空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四四回:“众僧滴泪道:‘我们这一国君王,偏心无道,只喜得是老爷等辈,恼的是我们佛子。’” 鲁迅 《三闲集·在钟楼上》:“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,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时候,往往戒律荡然。”

(3).佛教泛指一切众生,以其悉具佛性,故称。《法华文句》卷九下:“一切众生,皆有三种性德佛性,即是佛子。” 唐 郑棨 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忽中夜 宣律 捫虱,将投于地,三藏半醉,连声呼曰:‘律师扑死佛子!’” 宋 苏轼 《东坡志林》(《稗海》本)卷六:“凡能动者,皆佛子也,竹蝨初如涂粉竹叶上尔,然久乃能动者,百千为曹,无非佛子者。”

(4).称慈善的人。如 唐 末 徐守温 以宽恕为治,人称佛子。见 唐 张鷟 《耳目记》。又 宋 洪皓 为 秀州 司录,以所掌发运司钱赈济饥民,州人称之为“洪佛子”。见 宋 赵善璙 《自警篇·救荒》。

了事

(1).办妥事情;使事情得到结束。《新五代史·杂传·郑珏》:“帝( 梁末帝 )曰:‘事急矣,宝固不足惜,顾卿之行,能了事否?’”《古今小说·临安里钱留发迹》:“﹝ 钱鏐 ﹞怕 顾全武 不能了事,自起大军来接应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李小峰》:“改为横行,格式全照《两地书》,则不到二百页可了事。”

(2).明白事理;精明能干。《南史·蔡樽传》:“卿殊不了事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太清二年》:“ 景 ( 侯景 )又请遣了事舍人出相领解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了事,犹言晓事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“今年帐前眼见得又没个了事的人送去,在此踌躇未决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五章:“这光棍!那样不了事呀!”

凡夫

平常的人;平庸的人

凡夫俗子

随便看

 
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20 21:21: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