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巨赞的《佛慈篇,时在民国三十三年秋》 全文: 人生天地间,扰扰竟何为?强弱常苦斗,智愚时相欺。 乃至骨肉亲,浚井土掩之。 感慨发长叹,秋月为低迟。 昨朝开经箧,鼠溺透封皮。 偶置新书籍,背脊尽支离。 艺友赠佛像,肃穆仰高姿。 装裱勤供养,群蚁蚀之縻。 二虫岂有恨,夫亦便其私。 凭此论人事,枢要或可窥。 私为俱生惑,纵之由于痴。 星星如不灭,千愁万恨随。 佛陀开觉路,慧日破沉疑。 入门扫诸相,痴即无所施。 心光常皎皎,处境自得宜。 居家成孝悌,在位兼人师。 终日埋尘涅,终日未尝淄。 是以佛慈爱,永永无穷期。 卓哉圣言量,钻仰信可追。 感时心戚戚,蒿目陈芜辞。
参考注释感时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。 汉 王逸 《九思·哀岁》:“岁忽忽兮惟暮,余感时兮悽愴。” 唐 杜甫 《春望》诗: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 清 吴敏树 《九日鹿角登高》诗序:“而骚人赋客,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,以益其悲。” 钱基博 《吴禄贞传》:“ 禄贞 能为诗,感时抚事,随口吟唱,如不经意。” 戚戚(1) 相亲的样子 戚戚兄弟 (2) 低语声 戚戚低语 (3) 忧惧;忧伤的样子 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——《论语》 (4) 心动的样子 于我心有戚戚焉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蒿目(1).极目远望。《庄子·骈拇》:“今世之仁人,蒿目而忧世之患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忆金陵》诗之二:“蒿目黄尘忧世事,追思陈迹故难忘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分任》:“蒿目为时忧,年未艾霜雪盈头。” (2).犹言蒿目时艰。《明史·职官志一》:“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,间有贤辅,卒蒿目而不能救。”参见“ 蒿目时艰 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