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我眼如耳耳如鼻,妙处不言心独醒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严粲的《琵琶洲》 全文: 参考注释耳耳(1).众盛貌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龙旂承祀,六轡耳耳。” 毛 传:“耳耳然,至盛也。” 明 宋濂 《拟晋武帝武功颂》:“皇华载遣,六轡耳耳。” (2).《三国志·魏志·崔琰传》:“与 训 书曰:‘省表,事佳耳!时乎时乎,会当有变时。’……有白 琰 此书傲世怨谤者, 太祖 怒曰:谚言‘生女耳’,‘耳’非佳语。‘会当有变时’,意指不逊。於是罚 琰 为徒隶。”后因以“耳耳”表示有所不足之辞,犹言罢了罢了。 宋 苏轼 《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》之一:“平生无一女,谁復嘆耳耳。” 元 柯芝 《耳耳》诗:“耳耳非佳语,陆陆难为颜。” (3).挺拔貌。 宋 梅尧臣 《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干越亭诗因以寄题》诗:“南斗戛湖波不起,长刀剡峯碧耳耳。” 妙处(1)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养的妙处 (2) 奥秘之处 自有妙处 不言(1).不说。《书·说命上》:“王言惟作命,不言,臣下罔攸禀令。” 晋 孙绰 《天台山赋》:“恣语乐以终日,等寂默於不言。” 唐 韩愈 《秋怀诗》之九:“空堂黄昏暮,我坐默不言。” (2).不依靠语言。谓以德政感化人民。《老子》: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辞。”《管子·心术上》:“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,然后知道之纪。”《南史·王俭传》:“所以得厝私怀,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。” (3).不料。 唐 宋之问 《桂阳三日述怀》诗:“愚谓嬉游长似昔,不言流寓歘成今。” 独醒独自清醒。喻不同流俗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 屈原 曰:‘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!’” 唐 杜甫 《赠裴南部》诗:“独醒时所嫉,羣小谤能深。” 宋 曾巩 《西亭》诗:“空羞避俗无高节,转觉逢人恶独醒。” 明 刘基 《述志赋》:“ 楚 屈原 之独醒兮,众皆以之为咎。” 清 孙枝蔚 《端阳前一日》诗:“焉知千秋事,且免独醒嘆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