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毛贵铭的《同郑砚溪北冈小眺归途遇雨》 全文:暮鸦将雨色,一并落平芜。
 归近还余兴,寒生只半途。
 山随云起断,天共树低无。
 今夜斋头卧,萧萧听转孤。
 
 参考注释雨色(1).雨中的景色。 南朝  陈  萧铨 《巫山高》诗:“猿声不辨处,雨色詎分空。” 唐  宋之问 《早入清远峡》诗:“雨色摇丹嶂,泉声聒翠微。” 宋  吴文英 《金盏子·赋秋壑西湖小筑》词:“笑携雨色晴光,入春明朝市。” (2).天欲下雨的景象。 唐  张旭 《山行留客》诗:“纵使晴明无雨色,入云深处亦沾衣。” 唐  李白 《宿巫山下》诗:“雨色风吹去,南行拂 楚王 。高丘怀 宋玉 ,访古一霑裳。” 犹落红。落花。 宋  毛滂 《摊声浣溪沙·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》词:“雨色流香绕坐中,映堦疏竹一丛丛。” 一并 将几件事合在一起办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。 南朝  梁  江淹 《去故乡赋》:“穷阴匝海,平芜带天。” 唐  李山甫 《刘员外寄移菊》诗:“秋来缘树復缘墙,怕共平芜一例荒。” 明  许承钦 《过李家口》诗:“枣香来野径,麦秀满平芜。” 清  龚自珍 《最录中论》:“平芜生之,灌木丛之,剔而薙之,乃覿瑶草。” 郭沫若 《蜀道奇》诗:“海水倾泄出平芜,土壤膏腴成天府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