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方干的《酬故人陈乂都》 全文:远别那无梦,重游自有期。
 半年乡信到,两地赤心知。
 坐久吟移调,更长砚结凘。
 文人才力薄,终怕阿戎欺。
 
 名句书法欣赏 半年乡信到,两地赤心知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乡信家乡人或家人的信。 唐  刘长卿 《同诸公登楼》诗:“北望无乡信,东游滞客行。” 元  黄庚 《书山阴驿》诗:“寄驛通乡信,题诗纪旅愁。” 清  王广心 《怀友》诗:“君恩移白日,乡信断 黄河 。” 两地(1).两处;两个地方。 南朝  梁  何逊 《与胡兴安夜别诗》:“念此一筵笑,分为两地愁。” 唐  元稹 《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》:“俾分两地之忧,佇听二天之谚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二回:“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,两地成全,一丘合葬,可见‘不求人’的这句话断説不起。” 鲁迅  许广平 有《两地书》。如: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。 (2).犹两府。借指中书省、枢密院。 宋  无名氏 《新编分门古今类事·子京两地》:“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,名曰《猥藁》。常吟曰:‘碧云自有三年信,明月长为两地愁。’以公之才望,竟不登两地,愁愤而薨,人以为此诗之讖也。” 宋  范仲淹 《答手诏条陈十事》:“ 范仲淹 、 富弼 皆在两地,所宜尽心,为国家诸事建明,不得顾避。” 心知心智。知,同“ 智 ”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,而无哀乐喜怒之常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知,音智。”《旧唐书·柳公绰传》:“寒暑满天地之间,浹肌肤於外;好爱溢耳目之前,诱心知於内。” 清  戴震 《孟子字义疏证·性》:“人之血气心知,原於天地之化者也。” 犹知心。指好友或情人。 唐  严维 《丹阳送韦参军》诗:“ 丹阳 郭里送行舟,一别心知两地秋。” 唐  李咸用 《送进士刘松》诗:“滔滔皆 鲁 客,难得是心知。” 明  冯梦龙 《山歌·素帕》:“不写情词不写诗,一方素帕寄心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