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木声正与丝声比,避君三舍高渐离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杰的《和张岳州雪夜弹琴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木声(1).木质之声,击木之声。《灵枢经·经脉》:“闻木声则惕然而惊。”《庄子·山木》:“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,七日不火食,左据槁木,右击槁枝,而歌 猋氏 之风……木声与人声,犁然有当於人心。” (2).指乐器木质部分的共鸣声。 唐 柳宗元 《筝郭师墓志》:“生善音,能鼓十三弦……使木声丝声均其所自出。” 清 金农 《四哀诗·张澐》:“古乐栖神明,抚琴卧巖藪,丝中有木声,不生荆棘手。” 声比音调相谐。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:“气同则合,声比则应;鼓宫而宫动,鼓角而角动。”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臣闻之,气同则从,声比则应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比亦和也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声无哀乐论》:“言比成诗,声比成音,杂而咏之,聚而听之。” 避君三舍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 楚子 饗之,曰:‘公子若反 晋国 ,则何以报不穀?’……﹝ 重耳 ﹞对曰:‘若以君之灵,得反 晋国 , 晋 楚 治兵,遇於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’”又《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 子犯 曰;‘师直为壮,曲为老,岂在久乎?微 楚 之惠不及此,退三舍辟之,所以报也。’” 杜预 注:“一舍,三十里。初, 楚子 云:‘若反国何以报我?’故以退三舍为报。”后以“避君三舍”、“避军三舍”指退让和回避。 宋 刘克庄 《题蔡炷主簿诗卷》诗:“放子一头嗟我老,避君三舍与之平。” 邢院生 《叛女》十七:“但是笑声过后,越想越不是滋味,因为那个 夕佳轩主 总是不冷不热,避军三舍,实在令人恼火。”亦省作“ 避三舍 ”。 宋 王十朋 《除馆职谢宰相启》:“某性资愚钝,术业空踈,避三舍於广场,屡闻笔砚;终一星於太学,始脱虀盐。” 元 姚燧 《赵温甫自汴托人求诗》诗:“定将餘有易所无,莫畏先声避三舍。” 高渐离战国末燕国人。为谋刺秦始皇的荆轲送行时,在易水为其击筑伴唱。秦灭燕后,隐姓埋名做雇工,后为人发觉。因善击筑,被秦始皇熏瞎双眼,留在宫中击筑。后在筑中暗藏铅块扑击始皇,不中被杀。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