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姚燧的《摸鱼子 赋玉簪录呈赵太初兼与时中茂异》 全文: 更休寻、玉山瑶草,蓬莱知在何处。 司花嫌被春风妒。 留待九秋清露。 还解语。 试问著、当时月夜乘鸾女。 何年遗汝。 甚不怕高寒,青冥万里,鬟鬓乱风雾。 人间世、无物有香如许。 灵均遗恨千古。 芙蓉杜若何堪佩,憔悴行吟沅浦。 空自苦。 悄教得、扬雄不信离骚赋。 云窗月户。 恨白发诗翁,年来多病,不识醉乡路。
名句书法欣赏 恨白发诗翁,年来多病,不识醉乡路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。——辛弃疾《清平乐》 诗翁指负有诗名而年事较高者。后亦为对诗人的尊称。 唐 韩愈 《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》诗:“诗翁憔悴斸荒棘,清玉刻佩联玦环。” 金 元好问 《山邨风雨扇头》诗:“总为诗翁发兴新,直教画笔亦通神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第3期:“而她的白发诗翁 李老怪 已经端坐在窑洞门口的小板凳上。” 不识(1).不知道,不认识。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” 郑玄 笺:“其为人不识古,不知今,顺天之法而行之者。” 唐 韩愈 《闵己赋》:“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 鲁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识羞。” 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。指误杀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识。” 郑玄 注:“识,审也。不审,若今仇讎当报甲,见乙,诚以为甲而杀之者。” 乡路指还乡之路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为柳世隆让封公表》:“还轴归驂,再践乡路。” 唐 欧阳詹 《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》诗:“明晨首乡路,迢递孤飞翼。” 清 纳兰性德 《采桑子·九日》词:“乡路迢迢,六曲屏山和梦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