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岳珂的《春晴将游玉渊践吴季谦待制冯可久武博山行之》 全文: 康庐三万丈,下有神龙渊。 旁联玉井并,仰溯银河连。 层崖积冰雪,断岸藏风烟。 崔隤五老峰,迸泻三峡泉。 鲸鲵碎紫雾,螮蝀开青天。 脉疑海眼近,寒入山骨坚。 涧草摇秋晖,谷花发春妍。 其间地布金,到处题标璇。 大哉象教尊,俨若螺髻仙。 巍巍南宗柏,湛湛西方莲。 总持包万法,卓荦栖群贤。 慈心鬼神仰,显迹今古传。 远令千圣境,容此一席颛。 我昔宿命通,曾结它生缘。 尝闻祖师隐,上应帝释躔。 清宵珠石陨,白浪星湖边。 至今澎湃中,常欲光景燃。 当时初卓锡,如昔睨采椽。 浮云常抗志,立雪思比肩。 壮怀凌九叠,浩气涌百川。 山水为高深,志节争后先。 永言萦俗累,兹游经几年。 犹想谢公屐,同整刘琨鞭。 桥梁识昨经,岁月惊旧镌。 盍簪有耆硕,授馆许款延。 牛耳盟屡寒,马头月方圆。 便思供糗餈,更拟焚兰荃。 先寻遗民盟,吹迹绣佛禅。 策杖挂钱去,拂石看山眠。 归来庐山南,三士同陶然。
名句书法欣赏 犹想谢公屐,同整刘琨鞭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谢公屐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。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,故称。事见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寻山陟岭,必造幽峻,巖嶂十重,莫不备尽。登躡常著木履,上山则去其前齿,下山去其后齿。”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引此作“木屐”。 唐 李白 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脚著 谢公屐 ,身登青云梯。” 元 范梈 《送张炼师归武当山》诗:“始来 武当 时,祗着 谢公 屐。”亦省称“ 谢屐 ”。 唐 李敬方 《题黄山汤院》诗:“ 谢 屐缘危磴,戎装逗远村。” 明 高启 《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》:“为问仙家在何处,欲穿 谢 屐一登临。” 刘琨 (271-318)西晋诗人。字越石,中山魏昌(今河北无极)人。官至并州刺史,长期与匈奴贵族刘曜、刘聪对抗。后兵败,投奔鲜卑贵族段匹fc32,被杀。代表作《重赠卢谌》及《扶风歌》、《答卢谌》等诗,慷慨悲凉。明人辑有《刘越石集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