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于石的《同韵俲欧苏体》 全文:草庐抱膝方卧龙,狞飚撼户云埋峰。
 冻鹊依依飞堕地,饥鹰侧翅低盘空。
 岂知水官夜鏖战,鞭虯笞凤驱前锋。
 茫茫万里混一色,远近高下俱迷踪。
 松标特立凜生气,竹腰不折凌高风。
 长江一派清不泯,浩浩独行天地中。
 小民祁寒易咨怨,君子守道惟固穷。
 有雪无雪两不问,仁耕义耨无歉丰。
 君不见闭门无人僵卧处,任渠门外深丈许。
 穷则当与凡民异,达则当为国之瑞。
 何当燮理司化钧,坐令寒谷回阳春。
 
 参考注释凡民普通百姓;一般民众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今学者之説人主也,不乘必胜之势,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,是求人主之必及 仲尼 ,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,此必不得之数也。” 宋  欧阳修 《原弊》:“古之凡民,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。” 清  梁章鉅 《退庵随笔·家诫》:“盖天下上智少而凡民多,故圣人之刑赏,为中人以下设教。” 朱自清 《中国歌谣·歌谣的起源与发展》:“叙事歌起于凡民,乃原始社会生活的一种特征。” 为国治国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?” 邢昺 疏:“为,犹治也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善为国者,内固其威,而外重其权。”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凡将为国,不通於轻重,不可为笼以守民。” 清  姚康 《<嵞山集>序》:“顾 楚 之为国, 唐 之为天下,当其时皆何如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