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镃的《俞玉汝以诗编来因次卷首韵》 全文:我生癖耽诗,极力参古意。
 寥寥千百年,所取仅三四。
 此言或是痴,的确有见地。
 大雅既不作,少陵得深致。
 楚骚久寂寞,太白重举似。
 堂堂豫章伯,与世不妩媚。
 峭峭后山老,深古复静丽。
 第篇杂短章,末学敢睥睨。
 傥非四公者,孰毕此能事。
 俞君江南英,懒效决科计。
 俗子造其庐,觅句独拥鼻。
 雪风灞桥路,想见形梦寐。
 贻我青云编,三读增畏愧。
 未尝胶山林,亦复到城市。
 石顽木鑽透,悟处定不二。
 清风濯炎暑,使我破芜秽。
 情悰猥能同,外此谁臭味。
 请加精进心,道远乌足喟。
 骎骎不停规,今古本无异。
 诗来我知往,因以当交质。
 
 参考注释峭峭(1).高峻,高。 唐  李商隐 《水天闲话旧事》诗:“暮雨自归山峭峭,秋河不动夜厌厌。” 宋  汪元量 《重庆府》诗:“林间麋鹿遥相望,峡里蛟龙横不休。目断弔桥空峭峭,头昏伏枕自悠悠。”峭峭,一本作“峭悄”。 (2).寒冷貌。 清  周亮工 《庚子重九杂感呈今醉先生并诸同人》诗之七:“薄裳凉峭峭,薄衾明歷歷。裘破思御寒,预为颠倒易。” 后山(1).后面的山。 元  贡师泰 《题山水图》诗:“前山后山云乱起,山脚入溪清见底。” 沉从文 《从文自传·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》:“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野兰花。” (2).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。 明 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内臣佩服纪略》:“平巾,以竹丝作胎,真青罗蒙之,长随内使小火者戴之,制如官帽,而无后山。” (3).头颅后部的枕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·后山骨》:“后山,即头后枕骨也。” 静丽犹静美。 元  郝经 《仪真馆后园海棠两花于秋因为小酌赋诗》:“稀疎生意怯,静丽尤绰约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十四:“歌声在香气中颤动,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