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汪森的《光孝寺》 全文: 招提郡西北,旧是虞翻苑。 祝发来南能,禅林契深眷。 兹维风与幡,心动随所转。 见道发高言,宗风垂一线。 我来趁媛凉,徙倚石栏遍。 池荷已萧索,倒影开镜面。 东为菩提坛,夭矫虬龙见。 遗植传齐梁,修条郁葱茜。 霜皮经雨缁,露叶迎风颤。 想当结子时,累累若珠串。 闲登卧佛楼,梯级绝攀援。 为感法门衰,津梁岂应倦。 岿然铁浮图,千像孰锻炼。 舍利知有无,恒人罕流眄。 藏经在一室,贝叶堆千卷。 缅怀唐相授,莫睹滩哥砚。 日永钟磬闲,深林坠花片。 暑气不侵人,临流撤纨扇。 尘事苦匆迫,佳游谢谈宴。 渐觉暝烟生,徘徊有余恋。
参考注释菩提 佛教音译名,指觉悟的境界 夭矫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抚凌波而凫跃,吸翠霞而夭矫。——郭璞《江赋》 船头龙夭娇。——白居易《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》 龙见(1).《易·乾》: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 高亨 注:“龙出现于田中,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,人见之则有利。”后因以“龙见”指王者能有治绩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尸居而龙见,渊默而雷声。” 成玄英 疏:“圣人寂同死尸寂泊,动类飞龙在天。” (2).喻羽化而登仙。《文选·郭璞<游仙诗>之一》:“进则保龙见,退为触藩羝。” 李善 注:“进谓求仙也,退谓处俗也。” (3).《易·乾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“龙”喻事物的主干,因以“龙见”喻文章根本已立。 晋 陆机 《文赋》:“或虎变而兽扰,或龙见而鸟澜。” 郭绍虞 等注:“‘龙见’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。” (4).苍龙七宿出现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凡祀,啟蛰而郊,龙见而雩。” 杜预 注:“龙见,建巳之月。苍龙宿之体,昏见东方,万物始盛。待雨而大,故祭天。远为百穀祈膏雨也。”《北齐书·恩倖传·高阿那肱》:“ 源师 尝諮 肱 云:‘龙见,当雩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