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曾经触虿尾,犹得凭熊轩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杜牧的《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曾经——用在动词前面,表示某种动作、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,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“过”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虿尾(1).虿的尾部。虿尾末端有毒钩。比喻毒之所在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 郑子产 作邱赋。国人谤之,曰:‘其父死於路,己为蠆尾,以令於国,国将若之何?’” 杜预 注:“谓 子产 重赋,毒害百姓。” 唐 杜牧 《昔事文皇帝》诗:“曾经触蠆尾,犹得凴熊轩。” (2).借指蝎子。 清 曹寅 《题朴仙画<五毒图>》诗之二:“老蟇皤腹不避人,蠆尾爬沙白昼出。” (3).即虿发。 宋 苏轼 《次韵黄鲁直戏赠》:“细看卷蠆尾,我家真栗蓬。”参见“ 蠆髮 ”。 (4).比喻书法上的“趯”笔。亦泛指书法遒劲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书品》:“龙管润霜,游兹蠆尾。” 清 陈维崧 《刘逸民隐如》诗:“蠆尾与银钩,错落铺黄绢。” 康有为 《广艺舟双楫·传卫》:“家擅银钩,人工蠆尾。”参见“ 蠆尾银钩 ”。 凭熊借指地方长官。古时地方长官乘坐横轼作熊形的车,故称。 宋 王禹偁 《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》:“臣等乃位极庙堂,地分藩翰,下至凭熊之秩,尽为尸禄之人。”参见“ 熊軾 ”。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