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蚊虻扫无迹,秋意满千嶂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范成大的《新馆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蚊虻亦作“蟁虻”。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。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,使之流血,并产卵其中。亦指蚊子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性既遟缓,与人无伤,虽出胯下之负, 榆次 之辱,不知贬毁之於己,犹蚊虻之一过也。” 李贤 注:“言蚊虻之暂过,未以为害。”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讥谑》:“ 信安 、 沧 、 景 之间多蚊虻。夏月,牛马皆以泥涂之,不尔多为蚊虻所毙。” 王闿运 《<墨子校注>序》:“遭时彊横,诸凶窃位,怙其势力富厚,儌一朝之幸,逞志纵欲,曾无采听,视匹夫所陈,先王之言,若蟁虻雚雀之过乎前。”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第10期:“我要让蚊虻喝光你的血,咬烂你的肉,小崽子!” 无迹亦作“ 无跡 ”。没有踪影;没有痕迹。 南朝 梁 陆倕 《新刻漏铭》:“一暑一寒,有明有晦。神道无跡,天工罕代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政事下》:“﹝ 李惠登 ﹞为政清浄无迹,不求人知。” 见“ 无迹 ”。 秋意(1).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。 唐 颜真卿 《赠僧皎然》诗:“秋意 西山 多,别岑縈左次。” 宋 晏殊 《点绛唇》词:“露下风高,井梧宫簟生秋意。” 清 龚自珍 《水龙吟·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》词:“有相思两字,呼之欲出,秋意裂,冰纹断。” 许地山 《黄昏后》:“满山底岩石、树林、泉水,受着这妙光底赏赐,越觉得秋意阑珊了。” (2).态度冷淡。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馀·委巷丛谈》:“﹝ 杭 人﹞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……冷淡曰秋意,无言默坐曰出神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