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在御琴瑟仍清徵,不齐之齐大备理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闰月篇》 全文: 参考注释琴瑟指琴与瑟两种弦乐器。古代常合奏。也用以比喻夫妻感情和谐或兄弟、朋友的融洽情谊:琴瑟和谐。清徵清澄的徵音。徵,五音之一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 师旷 曰:‘不如清徵。’公曰:‘清徵可得而闻乎?’”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乐律二》:“且以琴言之,虽皆清实,其间有声重者,有声轻者。材中自有五音,故古人名琴,或谓之清徵,或谓之清角。” 明 夏完淳 《九哀·临清流》:“期美人兮 江 干,奏清徵兮玉阑。” 省察;审察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阶下不加清徵,审别真伪,復与忠臣并时显封,使朱紫共色,粉墨杂糅,所谓抵金玉於砂砾,碎珪璧於泥涂。” 王先谦 集解:“官本考证曰:‘诸本同,徵,当作徵。’ 惠栋 曰:《古文易》曰:‘君子以徵忿窒欲。’ 郑玄 云:‘徵,清也。’《左传·襄二十七年》云:‘以徵过也。’ 杜预 曰:‘徵,审也。’”徵,一本作“ 澂 ”。参见“ 清澄 ”。 不齐在质或量方面、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;多变的,可变的,不规则的,不均匀的 脉律不齐 大备一切具备;完备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大备矣,莫若天地;然奚求焉,而大备矣。” 成玄英 疏:“备,具足也。” 宋 欧阳修 《吉州学记》:“国有学,遂有序,党有庠,家有塾,其极盛之时,大备之制也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礼部一·辛丑二宗伯》:“ 陆 后再膺存问,九十七而下世,饰终赠諡之典大备,尤非 董 所敢望。” 孙中山 《行易知难》第二章:“考 中国 钱币之兴,当在 神农 日中为市之后,而至於 成周 ,则文物之盛已称大备矣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