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:

 

名句 荆榛荒梗上石磴,人物清江开野庙
释义

名句出处

出自宋代张耒的《游武昌》

全文:
一叶横江凌浩渺,李君见我迎门笑。
鹅黄初熟醅旋压,书室焚香地新扫。
淋漓歌笑不知夜,竹榻枕藉眠诸少。
老人被暖觉独晚,惊起东南日如烧。
四明陈子定爱客,生火寒厅邀我到。
盘殽香洁具俄顷,鲙斫寒鱼初出沼。
仲谋霸气久寂寞,元子亭基尚危峭。
荆榛荒梗上石磴,人物清江开野庙
暮投明府快一饮,主意殷勤宾屡釂。
星河破碎归中夜,明日清淮理归棹。
王家园馆静人眼,挂壁于菟疑欲齩。
杀鸡为黍办仓卒,看画烹茶每醉饱。
还家闭门空寂历,胜境目前皆了了。
兹游可再谁汝啬,老懒似不能轻矫。
西山得霜瘦如削,萧寺峥嵘出粉筱。
幸于腰髀犹足使,与子凌寒恣游眺。

参考注释

荆榛

(1).亦作“ 荆蓁 ”。泛指丛生灌木,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归思赋》:“城邑寂以空虚,草木秽而荆榛。”一本作“ 荆蓁 ”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一:“王风委蔓草,战国多荆榛。” 金 元好问 《续小娘歌》之七:“伤心此日河平路,千里荆榛不见人。” 清 吴伟业 《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》诗:“三江风月尊前醉,一郡荆榛笛里声。”

(2).谓没入荒野,指逝世。 明 周履靖 《锦笺记·闻讣》:“闺中何意,半道荆蓁,情隔云泥。”

(3).比喻艰危,困难。《旧唐书·宦官传·杨复恭》:“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。” 元 许谦 《冯公岭》诗:“胸中芥蒂未尽去,须信坦道多荆榛。”

(4).比喻恶人。 元 麻革 《过陕》诗:“豺狼满地荆榛合,目断 中条 是故丘。” 明 夏完淳 《大哀赋》:“未许其冠带春秋,遂至夫荆榛天地。” 清 厉鹗 《东城杂记·陈御史元倩》:“手披荆榛,身御魑魅。” 周实 《民立报出版日祝赋》诗:“重重草木羞依附,莽莽荆榛待剪除。”

(5).芥蒂;不快。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射策》:“笑谭之顷,便起荆榛。”

荒梗

(1).荒凉闭塞。《晋书·司马羕传》:“詔与 南顿王 宗 统流人以实中州, 江 西荒梗,復还。” 唐 温大雅 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三:“夷民纷杂,蛮陬荒梗。”

(2).指荒凉闭塞处。 金 元好问 《宿张靖田家》诗:“川涂尽坡陀,岭路入荒梗。”

石磴

石级;石台阶。 南朝 梁 萧统 《开善寺法会》诗:“牵萝下石磴,攀桂陟松梁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约有十数里,方得石磴,磴有百来级,级尽方是平地。” 清 钱谦益 《香山寺》诗:“云从石磴中间出,月向香臺下界生。”《收穫》1984年第3期:“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,可磴面儿只有二寸来宽,大腿高高地提上去,脚板贴紧石磴横过来,咬着牙关彆足气,才能升上一磴。”

人物

(1)

(2)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

人物描写

(3)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
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——宋· 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
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——毛泽*东《沁园春·雪》

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

西人之画,则人物必有概范,山水必有实景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(4) 讲话者;提警告、提要求、鼓励或发命令的人

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

(5) 有才能之人

此人是个人物

清江

(1).水色清澄的江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初发新林》诗:“鐃吹响清江,悬旗出长屿。” 唐 王昌龄 《送窦七》诗:“清江月色傍林秋,波上荧荧望一舟。”

(2).古 夷水 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夷水》:“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。水色清照十丈,分沙石。 蜀 人见其澄清,因名 清江 也。”

野庙

野外庙宇。 宋 陆游 《思蜀》诗:“瑞草溪桥路, 青衣 野庙壖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二》:“路当出其东隅,而遥闻洞前人声沸然,乃迂而西北至其下,则村氓之羣社於野庙者也。” 清 厉鹗 《八月十五日同敬身观潮》诗:“买酒旗亭望山远,焚香野庙拜潮生。”

随便看

 
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20 11:34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