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》 全文: 飘飘西极马,来自渥洼池。 飒飁定山桂,低徊风雨枝。 我闻龙正直,道屈尔何为。 且有元戎命,悲歌识者谁。 官联辞冗长,行路洗欹危。 脱剑主人赠,去帆春色随。 阴沉铁凤阙,教练羽林儿。 天子朝侵早,云台仗数移。 分军应供给,百姓日支离。 黠吏因封己,公才或守雌。 燕王买骏骨,渭老得熊罴。 活国名公在,拜坛群寇疑。 冰壶动瑶碧,野水失蛟螭。 入幕诸彦集,渴贤高选宜。 骞腾坐可致,九万起于斯。 复进出矛戟,昭然开鼎彝。 会看之子贵,叹及老夫衰。 岂但江曾决,还思雾一披。 暗尘生古镜,拂匣照西施。 舅氏多人物,无惭困翮垂。
名句书法欣赏 复进出矛戟,昭然开鼎彝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进出(1) 进入和出去 住在这里的七八家都由这个门进出 (2) 指收支 这个商店每天有好几千元的进出 矛戟矛和戟。亦用以泛称兵器。《诗·秦风·无衣》:“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”《荀子·荣辱》:“伤人之(一作以)言,深於矛戟。” 唐 元稹 《酬乐天东南行》诗:“判身入矛戟,轻敌比錙銖。” 昭然 明明白白,显而易见 昭然若揭 鼎彝亦作“ 鼎彝 ”。古代祭器,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。 汉 许慎 《<说文解字>叙》:“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,其铭即前代之古文,皆自相似。”《文选·任昉<王文宪集序>》:“前郡尹 温太真 、 刘真长 ,或功铭鼎彝,或德标素尚。” 李善 注:“《礼记》曰:鼎有铭,铭者,论譔其先祖之德美、功烈、勋劳,而酌之祭器。《左氏传》: 臧武仲 曰:大伐小,取其所得,以作彝器,铭其功,以示子孙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韩忠献挽辞》之二:“英姿爽气归图画,茂德元勋在鼎彝。” 胡适 《<国学季刊>发刊宣言》:“鼎彝、泉币、碑版、壁画、雕塑、古陶器之类,虽缺乏系统的整理,材料确是不少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