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:

 

名句 原言通榜皆实才,如己得之无彼此
释义

名句出处

出自宋代李昴英的《再用观入试韵》

全文:
涵育累朝士兴起,薄海弦歌争教子。
籯金世守韦一经,俎豆少成孟三徙。
尽从科举梯进取,鹤发望深门日倚。
艺先驱德后已非古,心术乖违徒口耳。
天门仿佛冯为马,阴德却关桥度蚁。
时来乳臭亦观光,潦倒英雄频坎止。
棘闱投卷姑应之,桂籍题名先定矣。
可怜数千困眊氉,仅二十人夸利市。
近岁词场尚剽拾,文体腐陈难古拟。
倩人者幸耘人贪,气羽陋汙沦骨髓。
主司头脑易冬烘,日色不迷世能几。
所忧程文{左忄右整套}后学,岂但升沉系悲喜。
他人爱子亦如我,何敢庸心秦越视。
原言通榜皆实才,如己得之无彼此

参考注释

通榜

亦作“ 通牓 ”。 唐 时科举不糊名,由主试者定去取。试前,有预列知名之士,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,谓之“通榜”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通榜》:“ 贞元 十八年, 权德舆 主文, 陆傪 员外通榜帖, 韩文公 荐十人於 傪 。” 宋 洪迈 《容斋四笔·韩文公荐士》:“ 唐 兴科举之柄,顓付之主司,仍不糊名。又有交朋之厚者之助,谓之通榜。” 宋 苏轼 《议学校贡举状》:“ 唐 之通牓,故是弊法。”

实才

(1).谓有真实才能的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傅嘏传》:“方今九州之民,爰及京城,未有六乡之举,其选才之职,专任吏部。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,任薄伐则德行未为叙,如此则殿最之课,未尽人才。” 宋 叶绍翁 《四朝闻见录·科举为党议发策》:“今日欲得实才,必当出於博洽者,其止於诵习而已乎?抑为经史学乎?”

(2).真实的才能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 永隆 二年,考功员外郎 刘思立 建言,明经多抄义条,进士唯诵旧策,皆亡实才,而有司以人数充第。”

之无

(1).之字与无字。 唐 白居易 《与元九书》:“僕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於书屏下,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,僕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 金 元好问 《赠利州侯神童》诗:“极知之无不足讶,更恐洛诵难为功。”

(2).借指简单易识之字。 明 刘元卿 《贤奕编·应谐·乍解张皇》:“ 汝 有田舍翁,家貲殽盛,而累世不识之无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医术》:“张曰‘我仅识之无耳,乌能是?’道士笑曰:‘迂哉!名医何必多识字乎?但行之耳。’”

彼此

对称词。指你我、双方,那个和这个

彼此错杂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军中之将,各有彼此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随便看

 
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5 17:22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