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胡寅的《示上封长老洪辩》 全文: 濯足潇湘湄,瘦藤拄衡岳。 寻山半吴楚,何意得雄邈。 青冥几石级,屐齿响荦硞。 低昂度翳郁,轩翥见披剥。 下视千万山,碧海潮初落。 无风浪自鼓,浮动汹岳岳。 谁云地南倾,鳌足有踸踔。 请看高几许,天近只一握。 高寒变冲融,三伏谢焦灼。 群松何人种,凛立傲冰雹。 况彼凡草木,跂望难簉著。 精庐凭佛力,云外聊自托。 上方连兜率,下界指蜗角。 道人洪河辩,万卷归领略。 汤沐以诗鸣,澄观老禅缚。 相从尘垢外,一语符啐啄。 愁云结苍梧,来雁眇燕朔。 邺侯有旧隐,此兴吾数数。 不须理牙签,借问有三学。
  名句书法欣赏  不须理牙签,借问有三学书法作品
 参考注释不须不用;不必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周党》:“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、 巢父 ,而建号天下; 周 不待 伯夷 、 叔齐 ,而王道以成。” 唐  张志和 《渔父歌》:“青篛笠,緑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《警世通言·万秀娘仇报山亭儿》:“哥哥若到 襄阳府 ,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:“他养着四大盆石榴,两盆夹竹桃,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。” 牙签(1)  (2) 饭后用以剔牙的细尖木签 (3) 用象牙制成的图书标签 牙签万轴(形容藏书很多) (4)  借指书籍画卷 架上牙签堆满,案头笔墨纵横。——《画图缘》 借问 敬辞,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;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? 三学(1). 唐 代称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为三学,隶属国子监。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,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,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。《新唐书·儒学传序》:“广学舍千二百区,三学益生员,并置书算二学,皆有博士。” (2). 宋 代称太学之外舍、内舍、上舍为三舍,亦称三学。《宋史·职官志五》:“ 熙寧 初,詔用经术取士,广阔黌舍,分为三学,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。”参阅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。参见“ 三舍法 ”。 (3).佛教称戒学、定学、慧学为“三学”。《翻译名义集·示三学法》:“今谓防非止恶曰戒,息虑静缘曰定,破惑证真曰慧……三学是为涅槃法。”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