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《哨遍·池上主人》 全文: 池上主人,人适忘鱼,鱼适还忘水。 洋洋乎,翠藻青萍里。 想鱼兮、无便於此。 尝试思,庄周正谈两事。 一明豕虱一羊蚁。 说蚁慕於膻,於蚁弃知,又说於羊弃意。 甚虱焚於豕独忘之。 却骤说於鱼为得计。 千古遗文,我不知言,以我非子。 子固非鱼,噫。 鱼之为计子焉知。 河水深且广,风涛万倾堪依。 有网罟如云,鹈鹕成阵,过而留泣计应非。 其外海茫茫,下有龙伯,饥时一啖千里。 更任公五十犗为饵。 使海上人人厌腥味。 似鲲鹏、变化能几。 东游入海,此计直以命为嬉。 古来谬算狂图,五鼎烹死,指为平地。 嗟鱼欲事远游时。 请三思而行可矣。
  参考注释鲲鹏(1).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。语本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鯤;鯤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!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;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!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 南朝  梁武帝 《孝思赋》:“察蟭螟於蚊睫,观鯤鹏於北溟。” 唐  杜甫 《泊岳阳城下》诗:“图南未可料,变化有鯤鹏。” 罗惇曧 《文学源流·周秦诸子总论》:“冥灵大椿之寿,朝菌蠓蚋之夭,鯤鹏之大等喻,《列子·汤问篇》语,《庄子·逍遥游》引之。” (2).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。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。 宋  苏轼 《催试官考较戏作》诗:“鯤鹏水击三千里,粗练长驱十万夫。” 清  汪懋麟 《洗象》诗:“岂同龙马负,徒作鯤鹏想。” 梁启超 《过渡时代论》二:“惟当过渡时代,则如鯤鹏图南,九万里而一息, 江  汉 赴海,百千折以朝宗。”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,变时新旧两体俱有;变尽旧体而有新体,谓之化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疏 一争一择,而变化之事出矣。——〔英〕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 则天道变化,不主故常是正。——〔英〕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