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蕃的《寄婺州喻良能叔奇》 全文: 我家入婺四十里,有竹参天山崛起。 寻常一过故人饭,长是驱车不停轨。 去年偶为逃暑留,禅房小憇清溪头。 君当适闽驻行李,遣骑问我安与不。 我闻君来固惊喜,君亦怪我穷不死。 殷勤竟辱怀刺先,我乃踉蹲成倒屣。 相看问我今何如,为言斑鬓甘泥涂。 君时新有阿兄戚,语及往事犹长吁。 君归匆匆莫可挽,剧谈未了风吹断。 赠君不直一钱诗,何以报之锦绣段。 明朝过君君且行,我思重别难为情。 劳君下马更握手,再三谓我频寄声。 别来仅可熟羊胛,含薰待春兰已发。 拟将采掇慰离居,路远何繇置君侧。 如君人才谁与俦,直谅岂下西京刘。 校讎秘府自能事,何乃传经濒海州。 吾君急贤每旰食,诏书取士到微仄。 君今未免滞周南,诸公贵人曷逃责。 愿君觅句勿自哀,清尊无事日日开。 未有白地光明锦,用作人间负贩材。
参考注释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诗 逃暑亦作“迯暑”。消暑;避暑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雷》:“处士 周洪 言, 宝历 中,邑客十餘人,逃暑会饮。” 宋 陈师道 《和寇十一雨后登楼》:“豫为逃暑约,一快 楚 臺风。” 明 李攀龙 《逃暑》诗:“无处堪迯暑,高楼坐夜分。” 明 朱国祯 《涌幢小品·义仆》:“岁丁酉之夏,山人逃暑 金山 。” 禅房 寺院建筑的一部分,僧徒尼姑的静修居住、讲经颂佛的房屋,也泛指寺院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——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 小憇见“ 小憩 ”。 溪头犹溪边。 唐 李端 《送客东归》诗:“行人相见便东西,日暮溪头饮马别。” 宋 辛弃疾 《清平乐·村居》词:“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” 清 吴伟业 《过诸乾一细林山馆》诗:“桥痕穿谷口,亭影压溪头。” 谿頭:犹溪中。 清 徐恪 《桃叶曲》:“五月南风来,谿头长莲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