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道德渊源漫斟酌,理义刍豢饱齧齕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淳的《用敖教所赠诗韵送行》 全文: 参考注释道德(1)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,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 作为校长,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(2) 合乎道德的 渊源源流,本原 测其渊源,览其清浊,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。——《三国志·管宁传》 事物渊源 斟酌(1)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,而后王斟酌矣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 再三斟酌 (2)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,有酒斟酌之。——陶潜《移居》 独自斟酌 理义(1).公理与正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故理义之悦我心,犹芻豢之悦我口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有人问 袁侍中 曰:‘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?’答曰:‘理义所得,优劣乃復未辨。’” 宋 叶适 《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》:“其学本於师友,成於理义,轻爵禄而重出处,厚名闻而薄利势。” 明 海瑞 《兴革条例·刑属》:“小民不顾理义当否,以讼输为深愧。” (2).指社会道德规范,行事准则。《吕氏春秋·劝学》:“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,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,此生於不知理义。” 高诱 注:“不知理义,在君父则不仁不慈,在臣子则不忠不孝。” (3).专指儒家的经义。《北史·刘芳传》:“ 芳 音义明辨,疑者皆往询访,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…… 芳 理义精赡,类皆如是。”《文献通考·经籍九》:“ 公羊 、 穀梁 考事甚疏,然理义却精,此二人乃是经生,传得许多説话,往往不曾见国史。” 清 戴震 《题<惠定宇先生授经图>》:“夫所谓理义,苟可以舍‘经’而空凭胸臆,将人人凿空得之,奚有於经学之云乎哉?” 刍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,口欲穷刍豢之味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