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拟古诗三十首·其二十·谢宣远(张子房诗)瞻》 全文: 紫色及蛙声,圣王之驱除。 三秦属弗靖,有征发车徒。 方舟盖长川,组练明广衢。 顿此项城阴,息众且斯须。 葆祠四百年,郁郁松柏扶。 借问祀何人,留侯神清臞。 和铃爰至止,椒桂陈樽壶。 甄扬乃在德,圣心夫岂徒。 歌诗命从官,表宅之意乎。 缅想嬴政虐,斯民离炭涂。 公子报韩仇,博浪中属车。 下邳契幽叟,深折乃授书。 卒为王者师,能忍蕴庙谟。 苍旻佑赤灵,龙准德充符。 伊人实赞襄,婉婉多奇谋。 运筹帷幄中,决胜千里馀。 功成求赤松,翩飞向仙都。 我后方沛公,良其人则无。 奋藻扬休风,旋顾惭嗟吁。
参考注释和铃古代车铃。和在轼前,铃在旗上。《诗·周颂·载见》:“龙旂阳阳,和铃央央。”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鍚鑾和铃,昭其声也。” 杜预 注:“和在衡,铃在旂,动皆有鸣声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和亦铃也。以处异,故异名耳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 《良马赋》:“结以轻轩,节以和铃。” 椒桂(1).椒与桂。皆香木。常用以比喻贤人。 汉 刘向 《九叹·逢纷》:“椒桂罗以颠覆兮,有竭信而归诚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养豺狼而歼驎虞,殖枳棘而翦椒桂。” (2).指椒实与桂皮。皆调味的香料。 宋 王禹偁 《双鹦志》:“饭之餘者,虽椒桂之味必覆于地;饌之善者,虽膏梁之美或投于秽。” 宋 苏轼 《监试呈诸试官》诗:“缅怀 嘉祐 初,文格变已甚……调和椒桂釅,咀嚼沙砾碜。” (3).指椒浆桂酒。 唐 李百药 《登叶县故城谒沉诸梁庙》诗:“椒桂奠芳樽,风云下虚室。” 唐 杨炯 《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》:“莫不列苹蘩於上席,行礼敬於质明;奠椒桂於中罇,敬神明於如在。” |